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小康不小康,關鍵電力幫。按照“扶貧攻堅,電力當先”的工作思路,雷山供電局地毯式排查,精心謀劃,狠抓落實,積極推進極貧鄉鎮電力扶貧工作,扎實開展行業扶貧。
了解百姓用電冷暖,精準建設電網
電網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能源基礎設施。電網建設是電力企業落實精準扶貧的最為直接的幫扶方式。雷山供電局在電網建設資金安排上,加大對電網薄弱、貧困落后地區的投資傾斜力度。雷山供電局2015年,茶產業配套電力單項工程12個,總投資100.5萬元,新建10千伏線路2.76千米,配變7臺,總容量1390千伏安,低壓線路0.32千米。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8月23日,雷山縣精準扶貧“再回頭”暨脫貧攻堅推進會召開。雷山供電局按照會議要求對大唐鎮電力扶貧工作展開回頭看,通過進村走訪、客戶電話回訪、走訪駐村第一書記等方式對大塘鎮高巖村、年顯村、獨南村、南腦村、掌雷村等20多個村寨的用電嚴重安全隱患、表后線過長、新建養殖基地遠離電源點、新建房屋里電源點過遠等89個用電問題進行現場了解,制定大塘鎮電力精準扶貧問題清單,列出解決倒排工期表,刻苦攻堅,真抓實干,確保在年內全面消除大塘鎮用電問題。
高巖村養殖戶用電問題就是其中的問題之一。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大塘鎮是大塘鄉一個自然村,屬于一類貧困村,海拔1200米以上,以水稻種植為主,年人均200斤大米,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其經濟來源主要靠養豬喂牛、外出打工等方式。在縣委縣政府的政策、資金等幫扶下,該村村民楊光從、楊文夕等村民在局里大寨4公里以外的地域建起了養殖場。楊文夕的頭牛養殖場總共投入近30萬元,花20多元不遠千里從山東購入60頭牛犢進行養殖。然而,電力卻成了他們致富的攔路虎。
電通百通,脫貧路上插上夢想翅膀
“你看我黑毛豬養殖基礎設施建設好了,烤酒的設備也弄好了,目前已經投入了8萬多元,沒有電的話這一切將都打水漂。一直用柴油機為動力豬菜加工機,不僅費用高而且效率低。”10月31日,楊光從見到記者難掩內心喜悅。順著他手指的方向,一排排白色的標準化的豬舍分外顯眼,豬舍前一個柴油豬菜加工機旁擺放這一把大大的菜刀和一個木頭,很明顯是手工切豬菜用的。不遠處一根挺拔的電力電桿屹立在那,桿上電力工人正在忙活著。楊光從看著臉上洋溢這幸福的笑容。
記者了解到,楊光從現年有53歲了,由于結婚和生育都很晚,30多歲才結婚,婚后七年后才有小孩。婚后七年中四處尋醫,花了不少的錢,因此一直以來生活都不叫困難。年輕時也到多廣東、四川、福建等地打工,家具加工、養殖、機械加工等工作都做過,現在年齡大了在外賺錢越來越難了,于是就會來老家搞些養殖。兩個孩子都很小都在上學,家里的農田本就少,總共只有兩畝,在村公路建設過程中都已經被淹了,因此只有來搞養殖業才能發家致富,才能保證兩個孩子能夠勝利完成學業。
負責現場項目建設的雷山供電局職工李曉平稱,高巖地形為山地巴掌大的平地都很珍貴,平且又屬于國家森林公園范圍內,不能大興土木建設,村民養殖基地相對分散,這對我們供電也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早在幾年前我們都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們就已著手在考慮這些用戶的用電問題。盡管困難很大,但是在同步小康的道路上,我們一個也不會讓他落下,我們立足于行業,克服困難為老百姓通電。目前已經完成類似高巖情況的已經有20多處。
楊光從養殖基地通電將帶來的便捷和實惠感觸很深。據他介紹,目前,用柴油機進行豬菜加工,只能養殖5頭豬,并且一個禮拜都需要30多塊錢的柴油進行豬菜切割加工,冬天時候柴油動力的機器不容易啟動,來回買柴油的車費也是一筆費用;而利用電動豬菜機的話,一個星期也就10多塊錢,不管是什么季節都不會擔心機器啟動的問題。“通電后時我就能后,我將馬上購入豬仔擴大養殖規模。有了電,可以引進保暖設備,我就可以養殖種豬,自己生產黑貓豬仔。”楊光從說,“通電后,這里也和高巖大寨一樣方便,很多資源還比大寨更優越,我相信我的黑毛豬養殖一定會越辦越好。”
掛圖作業戰貧困,打通極貧“最后一公里”
疏通大山里的能源通道,建設電網,電力扶貧非一日之功,這就需要電力人有效組織堅持做好每一個村、每一個組、每一個基地、每一條線路、每一個臺變、每一個表區、每一個用戶的供電工作,抓好打通扶貧“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精準扶貧工作,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工作就沒有方向。9月22日,凱里供電局局長王祥、總工程師龍家煥深入雷山縣大塘鎮掌批村實地了解了該村供電基礎設施、供電網絡建設、用電質量及供電可靠性等情況,并深入當地群眾家中,了解村民用電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并積極部署相關工作,確保貧困村精準扶貧電力扶持精準到位。“年前,全力消滅大塘鎮用電問題,為大塘整體脫貧提供電力保障”凱里供電局局長王祥在調研中給老百姓的表態堅定有力。
雷山供電局作為凱里供電局電力專項扶貧方案的具體實施者,建立堅強的組織保障,明確職責分工,組織精干力量,抓緊時間進行現場勘測,加快推進雷山縣電網扶貧項目進度,按期、安全、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努力打造“陽光工程”“民生工程”“小康工程”,進一步提高供電質量、供電可靠性和服務水平,為雷山脫貧攻堅奔小康提供可靠的電力支撐和服務保障。
9月25日,雷山供電局局長潘旭輝率領計劃建設部、生產設備部、市場營銷部、大塘供電所到深入雷公山復地到達高巖村養殖基地了解村民用電情況,為他們排憂解難。
10月,一車又一車的電桿、導線、變壓器等電力物資往2000米海拔的高巖運送,一個個電力基礎開挖,結結實實的電線桿屹立在綠油油的雷公山森林公園村民的豬舍旁、大山里,深山里一個一個電力工人正在忙碌著,有的抬著電力橫擔、有的扛著電力開關、有的扛著接地設施。
走進高巖村楊文夕家,記者看到,牛舍的牛犢健康良好,年邁的楊老爺子正在給牛犢喂料。雷山供電局生產副局長潘祥林正在牛舍旁的電力供電上檢查指導工作,潘祥林指著在建的線路告訴記者,這條分支專線線路建設后,村民們養殖基地也不用發愁了,夜間喂料、護理牛也方便了。此外,冬天里生產牛犢的取暖也有了保障。
精準扶貧電力當先,能源保障促進產業發展開新篇。在雷山,電力扶貧的號角已經吹響,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在不斷加快。(林世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