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春節(jié)的貴州雷山,陽光明媚,暖氣洋洋,該縣到處是濃濃的年味。
2月7日至2月13日,全縣共接待游客37.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6853.37萬元,其中西江千戶苗寨共接待游客17.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6860.72萬元。
西江千戶苗寨,大年三十當天,就做好了迎接四海游客的準備,家家備好了苗家拿手菜魚凍,全國知曉的名菜魚醬、鼓藏肉、酸湯魚,還有苗家的黑毛豬臘肉。各家各戶,貼好了春聯(lián),掛起了燈籠,整個苗寨鞭炮聲不斷,全村1300多戶,6000余苗族同胞歌聲四起,無比熱鬧與歡騰。

大年三十,雷山縣城格外熱鬧,圖為該縣小廣場的美麗煙花

2月9日,雷山西江千戶苗寨的苗族姑娘穿著盛裝在表演場為游客展示苗家文化 。李雪 侯天智攝
西江千戶苗寨春節(jié)的16項文化盛宴,吸引著世界各地游客的到來。大年三十當天,游客突破萬人。
“我們遠遠沒有想到,大年三十當天會有這么多的游客,我們預計游客大量涌來應該是初二以后。”西江千戶苗寨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副經理余世光說。

2月9日,雷山西江千戶苗寨的新西門停車場車輛爆滿

2月9日,雷山西江千戶苗寨的游方街游人如織
大年三十的西江千戶苗寨,千萬盞明燈亮起,如同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燈光璀璨,有著苗寨的嫵媚與都市的婀娜多姿。
西江的古街上,這里三個一群五個一伙,相互攙扶著,高喊著,嬉戲著。
原來,西江千戶苗寨的苗族同胞醉了,四海賓朋醉了。
“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你見過西江苗寨的千棟吊腳樓嗎,這里的苗家米酒香,米酒甜,你喜歡,喝一杯,不喜歡喝三杯,管你喜歡不喜歡都要喝”這樣穿越時空的高亢苗家飛歌、酒歌在苗寨環(huán)繞。

2月10日,雷山郎德苗寨全村300多人擺十二道攔門酒歡迎游客的到來,圖為外國游客品嘗苗家的十二道攔門酒。 李雪 攝

2月10日,雷山郎德苗寨全村300多人擺十二道攔門酒歡迎游客的到來,圖為游客品嘗苗家的十二道攔門酒。 李雪 攝
“春節(jié)大年三十到初六,我家共接待游客近萬人,平均每天純收入3萬多元,春節(jié)黃金周共創(chuàng)收20多萬元。”西江苗寨名氣最大的農家樂阿濃苗家老板李珍說。
“春節(jié)游客多,我的麻料村黃光勇銀飾店,一天的銷售額也達到了萬余元。”麻料村銀匠協(xié)會會長說。
就擺攤賣苗家小吃的阿玲,一天的純收入也超過了500元。
“西江的文化氛圍好濃,特別是春節(jié)的年味,好有味道,我們這次選擇到西江苗寨過春節(jié),我們選對地方了。”四川游客吳敏介紹。
在雷山的另外一個景區(qū),郎德苗寨,也是游客熙熙攘攘。
“到我們郎德過春節(jié)的游客比去年多得多,現(xiàn)在全村有接待能力的農家,基本都有客人,但接待能力還沒有飽和,只達到我們接待能力的三分之二。”郎德上寨鼓藏頭說。

2月10日,雷山郎德苗寨村里老人為游客表演高排蘆笙舞。李雪 攝

2月10日,圖為村民在為游客展示刺繡文化
“到我們郎德上寨的游客,大多都是高端客人,你看我們下面的停車場,有浙江的車,有四川的車,有廣東、廣西、上海、北京的車,你看這家農家樂,光老外就有11人。”郎德上寨村支書吳劍說。
2月10日的郎德苗寨,光游客就超過了3000人。這個游客量超過了每年十一五一黃金周的游客接待量。
以前的雷山縣旅游都是西江苗寨火,郎德苗寨冷,但去年以來,郎德苗寨主打原生態(tài)文化牌,主打公社制公分管理的全村人參與旅游管理模式,受到全國各地游客的青睞。
在雷山縣城,高規(guī)格的蘆笙歌舞表演,猜燈謎,晚會,民間斗鳥,苗歌對唱,圖片展等也吸引了眾多游客。

圖為游客與村民同跳苗族團結舞。李雪 攝
“今年我們的春節(jié),都在雷山度過,大年三十在西江苗寨,初一到控拜麻料銀匠村,初二在縣城,初三到大塘,初四在郎德,初五在大塘水上糧倉,初六到方祥雀鳥。每一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的特色,我特別喜歡干凈舒適的雷山縣城,特別喜歡控拜麻料的銀飾文化。”上海游客余麗霞說。
近年來,雷山立足豐富的資源優(yōu)勢,實施“生態(tài)立縣、文化興縣、旅游強縣”三大戰(zhàn)略,積極推進 “全縣景區(qū)化、全域旅游化”發(fā)展模式,將旅游+農業(yè),旅游+文化三位一體化發(fā)展,走出了一條符合自己特色的發(fā)展之路,實現(xiàn)生態(tài)農業(yè)壯大、特色文化興起、旅游興旺發(fā)達的多贏局面,有力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去年,雷山接待游客578.65萬人次,同比增長23.7%;實現(xiàn)旅游綜合收入47.2億元,同比增長25.52%。(李雪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