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黎平法院成功調解一起聾啞人離婚案
本網訊 法庭上,一老年婦女用手勢不斷向原告比劃著,原告也不斷進行手勢比劃回應,法官及被告均在等待老年婦女開口,這無聲調解的一幕,是黎平法院11月17日正在庭審中對原告滾某(聾啞人)與被告石某(肢體殘疾)離婚糾紛案件進行調解的情景。
據悉,原告與被告均為殘疾人,雙方系夫妻關系,婚姻期間共同生育有一子。婚后,因雙方身體缺陷未能正常勞動,經濟收入困難,為此,雙方因家庭開支等瑣事常發生爭執,夫妻矛盾加深。2016年,原告起訴要求離婚。
雙方均系殘疾人的離婚糾紛案在黎平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十分少見,特別是當事人為聾啞人的情況,更是少有。如何充分聽取雙方意見,從而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是承辦法官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因原告為聾啞人,法官、書記員和代理人員均弄不清楚其意思表達,這會給庭審帶來困難。而原告從未上過聾啞學校、聾啞手勢不正規的情況,讓聾啞學校的老師們對其訴求也是愛莫能助。正在法官為案件如何找合適翻譯人員犯愁時,原告母親向法官表示,由于長期與原告生活,其能夠翻譯原告的啞語,并愿意擔任原告滾某的翻譯和代理人。經征求被告意見,其對原告母親擔任其與原告離婚案件翻譯人員表示同意。
承辦法官決定召集原告的母親、被告的親屬和當事人到法庭參與庭審調解,因此,便出現了文章開頭所述兩人在法庭手勢比劃的無聲情形。通過手語翻譯,承辦法官了解到原告的真實訴求,并經努力調解,原被告最終自愿達成一致意見,并當場制作調解書,至此,這起特殊的離婚案件順利解決。(林世柏 楊朝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