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8月27日-28日,侗都黎平・百里侗寨文化周末聚專場活動在貴陽多彩貴州文化創意園舉行,侗都黎平系列非遺文化大餐引爆筑城!
省政協副主席孫國強,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鄭旭,貴州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宇飛,貴州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李衛紅,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華,州人民政府副州長肖明龍以及黎平縣委書記王茂才、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青、縣政協主席歐大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黃俊等領導出席活動。王茂才在非遺展示黎平周末聚上致歡迎辭,盛情邀請海內外游客朋友,到黎平養身養心,觀光旅游,體驗侗都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隨后,省政協副主席孫國強、貴州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宇飛、州人民政府副州長肖明龍肖明龍、縣委書記王茂才等領導為“侗都黎平•頤養勝地”品牌推送,按下啟動球。

王茂才致歡迎詞

由于準備充分,宣傳到位,本期周末聚活動現場座無虛席,精彩的女聲侗族大歌、男聲侗族大歌、侗人組合演繹、混聲侗族大歌、洪州琵琶歌、六洞琵琶歌、大琵琶敘事歌、牛腿琴歌、侗族笛子歌、侗族武術、侗族摔跤、侗族多耶(民族大團結)等文化展演節目,讓現場高潮迭起,觀眾掌聲經久不衰。比利時鋼琴王子尚•馬龍(Jean-Francois Maljean)激情演繹《黎平》《呀羅也》等精彩節目,將展示活動推向高潮。每期都要到來觀看演出的貴陽市民潘女士說:“黎平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豐富,不愧為侗鄉之都,應該在全球推廣。讓世界聽到黎平聲音,有機會一定會帶上家人和朋友到黎平深入體驗侗文化魅力。”
黎平位于黔湘桂三省交匯的侗疆腹地,是神秘神奇的“侗鄉之都”。是中國侗族人口最多的縣,是全國第一個以民族風情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傳統村落最多的縣,這里侗文化元素最為齊全,保存最為完整,2009年成為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地。這里傳統村落風貌古樸,鼓樓戲臺風雨橋隨處可見,侗族人民以其獨特的方式享受著現代生活與原生態傳統融匯貫通的悠然自得。黎平承載著最為集中、底蘊最厚、傳承最廣、保護最好的侗文化,擁有1個世界級、7個國家級、21個省級文化遺產;有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90個中國傳統村落。
黎平是養身養心的“頤養勝地”。4441平方公里國土,山青水綠,生態完好,森林覆蓋率達74.6%;物種豐富,生物多樣,是中國南方植物基因庫;濕地與森林相生相息,村落與田園渾然一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縣。好山好水好產品,香禾糯、茯苓等地理標志產品聞名遐邇,茶葉、油茶和中草藥發展成為支柱產業。


近年來,黎平縣深入貫徹“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總要求,踐行“鼓起勁來、彎下腰來、攜起手來”重要指示,搶抓高鐵時代新機遇,干字當頭、拼字求勝。堅持文化引領旅游產業率先突破方略,努力做好文化旅游和生態農業兩篇文章,按照“守住兩條底線,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戰略定位,打造“侗都黎平•頤養勝地”大品牌,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旅游升級版,加速推進文化旅游脫貧攻堅步伐。
在文化引領戰略的牽引下,以肇興為龍頭的百里侗寨景區實現對外開放,翹街、侗都花果山、八舟河景區接待條件大幅提升。成功推出了“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線路品牌。文化搭臺,旅游唱戲,黎平縣“鄉村旅游+節會”、 “互聯網+旅游”等多種全新的旅游脫貧發展模式助推全域旅游發展,擠身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動全域旅游實現井噴式增長。


今年上半年,黎平縣接待游客人數164.5萬人次,同比增長40.02%,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02億元,同比增長41.3%。文化旅游產業正以良好態勢迎接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
據悉,本期周末聚黎平縣還在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舉行盛大的民族文化推介演出活動。周末聚活動期間,該縣推出的農特產品、小吃、文創產品,得到貴州市民和海內外游客的青睞,大家紛紛購買。在本周黎平非遺周末課堂上,許多游客朋友在傳承人的帶領下學侗話、學唱侗歌、學做手澆紙、學染侗布、學編花帶/刺繡。感受非遺文化帶來的快樂。
活動期間,貴州衛視就黎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旅游產業脫貧專訪了縣委書記王茂才。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經濟日報、貴州日報、貴州廣播電視臺、多彩貴州網、鳳凰網、新浪網、騰訊網、中新網等30余家新聞網絡媒體對活動進行全面報道。(石光照 那志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