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黎平縣有人口數量較少民族涉及三個鄉鎮五個行政村33個村民小組,1365戶6266人,主要民族為瑤族。其中貧困戶579戶2033人,目前享受教育扶貧學生數15人,享受教育扶貧資金5.996萬元,享受社保兜底數戶數110戶238人。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十二屆人民政府第四次民族工作聯席會議精神,黎平縣強化措施,加強工作落實,切實推動人口數量較少民族專項扶貧工作,確保全面小康不讓一個少數民族掉隊。
一是加強領導,形成脫貧攻堅合力。黎平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順化、地坪、雷洞三個鄉鎮更是扶貧開發的重點鄉鎮。該縣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落實黨政一把手負責制,把解決人口數量較少民族聚居貧困村脫貧納入全縣扶貧攻堅重點。2012年該縣出臺了《關于加快雷洞、順化兩民族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意見》(黎平黨發〔2012〕20號)文件,從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了對兩個民族鄉的扶持力度,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為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民族鄉脫貧工作,2015年以來,該縣又將扶持人口數量較少民族聚居貧困村提上重要議事日程,整合資金,加大投入,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全面推行結對幫扶到村到戶,實行不脫貧不撤隊﹑未小康不脫鉤。
二是摸清底數,精準扶貧。為切實摸清“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問題,2014年5月,該縣重新啟動新一輪建檔立卡工作。縣、鄉兩級組成工作組深入人口數量較少民族聚居貧困村開展全面普查,對貧困戶、貧困村進行了調查摸底,精準識別,為實施精準扶貧奠定堅實基礎。按照扶貧工作“貴在精準、成敗在于精準”的嚴格要求,該縣對精準識別進行了四次專項督查和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切實做到不漏村不漏戶不漏人。
三是強基礎、重民生、抓產業。人口數量較少民族聚居貧困村是該縣扶貧攻堅的短板,打贏扶貧攻堅戰,就要補齊短板。因此該縣把人口數量較少民族聚居貧困村脫貧工作作為扶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在地坪鄉平茶村、岑卜村投資50.32萬元,用于修建人飲工程、村級衛生室等,2015年扶持平茶村鉤藤、特色茶(福云六號)各50畝;2014年在順化鄉投資1950萬元修建了順洞經己貢至高孖通村水泥路27.8公里;2012年至2015年,在雷洞鄉金城村、戲勞村投入276萬元,用于道路硬化、美麗鄉村等方面建設。(楊秀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