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凱里市下司鎮花橋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發展稻田養魚,把消除“空殼村”與幫扶黨員群眾致富捆綁起來,建立黨支部與貧困黨員群眾的合作共贏關系,既幫助貧困黨員、群眾脫貧致富,又摘除了多年來戴在頭上的“空殼”帽,取得良好成效。
下司鎮花橋村位于下司鎮西部,田土集中且地勢平坦,通過多年努力,草莓、蔬菜等農業產業基礎較好,群眾生活寬裕。但村集體經濟一直處于“空殼”狀態,如何破除“民富村窮”困局是歷屆村黨組織工作的重任。2015年,該村成功探索出了一條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風險小、能雙贏的黨建扶貧路子,即:成立稻田養魚合作社,合作社運用啟動資金入股,貧困黨員群眾用承包田土入股,合作養魚,按5:5比例共享利潤。當年,該村通過向凱里經濟開發區財政局積極爭取項目資金7萬余元,對村內44名貧困黨員群眾的農田田坎進行了硬化處理,并成立了稻田養魚合作社。2016年5月該村通過合作社購買了2萬余元的鯉魚苗免費發放給48戶貧困黨員群眾飼養,9月份水稻即將成熟時,稻田鯉魚可上市銷售,預計戶均增收800元以上,合作社收益30000以上。
該村探索實施的“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是下司鎮開展黨建扶貧的成功路子,通過盤活田土資源使貧困戶“坐地增收”,解決了部分貧困戶缺勞力、缺資金、缺思路的問題,又破解了“民富村窮”的“空殼”困境,為下司鎮開展黨建扶貧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唐厚鐘)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