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記者 李浩 攝影報道)5月11日上午8時許,來自凱里市大風洞鄉的男子楊勝強在凱里永華廠公交站臺遇見黃平男子潘家榮后,便邀來親友,緊隨其后,寸步不離,持續了兩天之久。雙方有什么樣的過節呢?這還從一臺簡易的制裙機說起。
車上相識
據介紹,楊勝強與潘家榮是去年7月份在凱里乘坐公交車相識的,因為兩人同是苗族,所以當潘家榮與另一位苗族朋友用苗語談論著發財路時,坐在一旁的楊勝強便心動了,主動與潘家榮聊了起來。
“雙方聊得很開心。”潘家榮告訴楊勝強自己是生產衣裙的,在上海、凱里都辦有服裝廠,一件衣裙除去成本可賺30元錢,一天利用一臺機器可生產20至30件衣裙不等,“還是蠻賺錢的”,聽到潘家榮說了自己的發財路,楊勝強和潘家榮互留了電話號碼。
據了解,楊勝強沒有讀過書,文化水平較差,平時候在家做點泥水工,賺點小錢養家糊口。“要了他電話我也只是一時沖動,回家后我就忘記了他這個人”楊勝強說。
求財心切
直到去年8月份,潘家榮主動聯系楊勝強,試問他想不想發財,“帶他一把,”楊勝強聽后便認為這個朋友夠義氣,相約潘家榮到他家里詳談。“他當時給我說的是想從事這個行業必須給他先買一臺制裙機,”楊勝強說,機子價格最初要7萬多元,經過他講價格最后定在66800元。
事后,雙方簽訂了購機合同,楊勝強付給了潘家榮56800元。余下的1萬多元約定日后奉還,還打了張欠條。
簽訂了購機合同后,潘家榮將制裙機運進了楊勝強的廠房里。“看到機子,我就知道上當了。”楊勝強說,這機械其實很簡陋,由幾塊鋼板焊接而成的,值不了數萬元。

楊勝強當時沒有揭穿,而是等待潘家榮到他的廠房里來傳授制衣技術,可從去年等到今年,潘家榮不但沒來,電話幾乎打不通,偶爾打通了他說在外地。“由于他遲遲不露面,我的生產無法搞起來,租的廠房一直空閑著,5個月就花費了房租費4800元。”楊勝強說,他發現自己上當了。
再次相遇
5月11日上午8時許,楊勝強到凱里永華廠公交站乘坐公交車,結果與潘家榮不期而遇。這次楊勝強翻臉了,立即報了警,凱里市公安局洗馬河派出所將雙方帶回所里調查,但經過了解情況后,派出所民警認為這是一起買賣糾紛,應由雙方自行協商解決。
雙方還根據警方的提議,到工商部門請求協調解決,但工商部門認為此事應由警方處理比較妥當,雙方就此又回到了凱里洗馬河派出所。
隨后楊勝強認為不能將潘家榮放走,便叫上親朋好友“堵”在派出所門口,不準潘家榮離開。雙方從5月11日上午8時到12日11時,一直是僵持狀態。
“吃飯跟著我,買瓶水守著我,他們已經限制了我的人生自由。”在派出所里,潘家榮不停的向記者訴苦。

而當記者問到為何幾塊鋼板就可賣到幾萬塊錢時,潘家榮解釋說,機子結構雖簡單,但制衣質量、速度都很快,與其他機子不一樣。此外他還解釋到,機子本身賣不了那么多錢,他們簽訂合同所指的66800元錢包括傳授制衣技術、收購制衣布料和出售成品衣裙的市場。
買賣糾紛
對于他們這樣一種情況,記者當日也致電貴信律師事務所任律師,任律師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不屬于詐騙。因為他們簽訂有買賣合同,即使是物品不值那個價,但物品已經送到買家手里,其次合同上規定賣家負責教會買家制衣技術,但他遲遲沒有來教,這只能算是違約。“這個問題只能說是買賣糾紛。”任律師說。
截止記者發稿前,記者聯系到楊勝強表弟羅彩軍,他告訴記者,目前潘家榮已答應退款,但具體退還多少雙方正在協商之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