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劍河縣積極探索貧困村致富帶頭人“一村一帶”計劃,通過開展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以培訓促產業、以創業帶就業,逐漸形成以點帶組、以組帶村的發展新態勢,培育農村致富新力量。
獨臂黨員帶領父老鄉親大開荒種下新希望
今年65歲的劍河縣觀么鎮新合村的老支書張木生,在帶領群眾興修灌溉水渠的一次爆破中不幸失去了右臂,但他卻以“不服輸”的斗志和長年累月的堅持,20多年種綠了627多畝荒山,創下總價值達300多萬元的經濟林,一舉拔掉了沿襲多年的水土流失“窮根”。同時,帶領全村造林面積達6000多畝,退耕還林670畝,森林覆蓋率達96%,大片曾經寸草不生的“山旮旯”成了郁郁蔥蔥的花果園和“搖錢樹”。
“燕”歸河口成立專業合作社飛向新生活
劍河縣南明鎮河口村的黨支部書記燕青,與支部幾個黨員成立了劍河縣南明鎮燕青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在抱團取暖的同時嚴格質量管理、積極開拓市場。2015年稻田養魚產魚量5千斤左右,共計收入12萬元,合作社成員收入將比以前得到很大的提高。該合作社還將在稻田養魚的基礎上種植藥材、蔬菜和水果等,增加合作社種養殖項目,擴展合作社規模。目前,還新吸收了20戶農戶入股到合作社,其中包括15戶貧困戶,他正帶領著更多的群眾一起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養豬大戶建設生態觀光園指導新發展
近年來,李達海又帶動劍河縣革東鎮展架村村民搞起了生豬養殖產業。成立了展架生態農業觀光園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1800萬元,目前已有106戶村民參與入股,計劃用3年時間使該觀光園發展成型。李達海一心本著“抱團取暖”的想法,計劃通過“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慷慨地為農戶提供生豬養殖技術指導和后期銷售,以點帶面地擴大香豬養殖規模,讓越來越多的農戶得到實惠。
截至目前,該縣已開展培訓5000多人次,培養致富帶頭人100余名。通過全縣黨員干部的凝心聚力,奮起直追,涌現出了一批有抱負、能吃苦、敢作為、善團結的創富帶頭人。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大刀闊斧、浴血奮戰,為打好打贏這場攻堅戰奉獻力量。(萬金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