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被列入貴州省20個極貧困鄉鎮的黃平縣谷隴鎮,為認真貫徹落實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第九次擴大會議提出“兩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四年脫貧困”的要求,在根據本地土質和氣候的特點,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助推全民脫貧的方向,全鎮自今年拉開“掃貧”戰場以來,50多個村因地制宜分別在小米、線椒、藥材等特色產業上大顯身手,首次獲得了規模性的經濟效益。
今年以來,谷隴鎮在奮力打造特色農業名鎮中,以小米和線椒為傳統優勢產業,在產銷上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鏈條,種植采取“集中+分散”的模式,全鎮共在25個村集中連片種植小米1萬畝,脫貧陣線覆蓋了3500名貧困人口;在大寨、黃泥、板細等23個村寨集中連片發展線椒種植0.2萬畝,使0.15萬貧困人口嘗到了脫貧的甜頭。除了小米和線椒和種植外,全鎮還苗隴、大寨、雙下等5個村種植白芨0.3萬畝、生姜0.2萬畝、烤煙0.4萬畝、香樟樹0.1萬畝和改良油茶0.5萬畝等,從中還使0.61萬貧困人口受益。全鎮今年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喜人成效后,目前鎮黨委和政府正謀劃增加特色產業的科技種植含量和拓展營銷渠道,力爭到2018年,全鎮3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下降到4.3%以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使人民群眾如期摘掉全省“極貧圈”的帽子。(廖尚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