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丹寨縣龍泉鎮,共有22個村(居),其中,貧困村占到了17個,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中,該鎮結合貧困村實際,深挖“病根”,配對“良方”,根據各村特點,發展特色產業,著重加大對困難戶的幫扶力度,確保脫貧攻堅工作不漏一村、不漏一人。
還未開春,該鎮馬鞍村的村民們就已經開始了新一年的耕作,去年,因為土地優勢,該村種植了60畝葡萄基地,產值實現了60多萬元,這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今年,該村著重發展提子種植,面積達200畝,當年就能掛果產生效益,部分農戶、貧困戶也加入發展圈子。
村民劉治忠,去年,通過發展葡萄種植,收入達到了5萬元,有了富余的資金,今年,劉治忠又掏了兩萬元資金入股合作社,參與合作社的管理、務工及年底分紅。
村民想要入股,肯定需要籌碼,村里的部分困難戶,一沒土地、二沒資金,針對這種情況,該村決議敲定,降低入股門檻,有土地的村民,出土地;沒有土地的村民,出勞力,總之,只要能帶動的,一個不落。村民劉天助,就將自己的三畝多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平日里,參與合作社管理,還可以拿到務工的薪金,這樣兩全其美的活兒,劉天助很是樂意。
截至目前,該村共籌集股金160萬元,土地20余畝,入股群眾達到40余戶,其中,16戶困難戶。每年,村民們將按照“3331”的股金分紅機制參與分紅,“3331”模式,就是合作社、農戶、困難戶各提成百分之三十,剩下的百分之十,用于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未來三年,該村預計將全村169戶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爭取在2018年,村級人均收入超過八千元。
目前,龍泉鎮已在5個有基礎的村發展蔬菜、水果、養殖、鄉村旅游等脫貧產業,其中,養殖資金投入165萬,種植資金投入250萬,茶葉投入330萬,基礎設施投入213.2萬。通過一系列幫扶措施,已有563戶、2225人順利脫貧,下一步,該鎮將在全鎮范圍內,開展先進村帶后進村發展模式,以特色產業為支撐,加快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步伐。(張燕 彭杰 龍再鵬 龍思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