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記從江縣剛邊鄉剛邊村第一書記范海軍
2015年初,省、州啟動“精準扶貧·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州志愿服務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范海軍被選派到月亮山區從江縣剛邊壯族鄉剛邊村駐村,并擔任 駐村工作組組長,村支部第一書記。在團州委黨組和剛邊鄉黨委、政府的領導幫助下,范海軍與其他工作隊員和村干部一道,堅持理論業務知識學習,全身心投入到 “精準扶貧·同步小康”工作中。積極為扶貧攻堅獻計獻策,積極探索剛邊村實現同步小康的新路子,幫助村民解決米缸子、菜籃子、錢袋子問題。

范海軍與村民一起謀出路
剛邊村地處月亮山區,從江縣西部,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約7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021畝,主要農作物:糯米、水稻,村內養殖業主要以香豬、雞、鴨、稻田魚等養殖為主,人均純收入2450元,村集體經濟為零,辦公經費基本依靠鄉政府的財政補助,村境內無企業。
加強自身學習,切實提高工作本領
作為一名“精準扶貧·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他深知工作的重要,為了把此項工作干好,不負黨的重托和群眾厚望,他首先加強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不斷提高 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用微信訂閱了當代先鋒網、貴州同步小康駐村、時政黔東南、萬村千鄉等黨政官方微信公眾號,確保學習好中央、省委、州委的相關文件精神。 并在村兩委班子會上,在與黨員談心交心、村民聊天、走寨入戶時,都時常把上級黨委、政府的政策貫徹到每一名黨員群眾,時刻保持著與黨同心,與民同樂的思 想。

走訪慰問患病村民
加強宣導,統一思想
在進村入戶開展民意調查、召開村組和黨員座談會等活動期間,他及時將所學到的黨的理論知識、國家有關惠民惠農方針政策向當地群眾進行宣傳、講解,引導他 們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探索,因地制宜,選擇符合自身發展的增收路子。鼓勵他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消除等、靠、要被動思想,積極主動走致富 增收路。通過不斷宣傳、講解,增強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同時也及時為當地群眾答疑解惑,消除了各種矛盾隱患,為構 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制定了村兩委工作會議制度、黨員會議制度,利用會議學習、宣講、貫徹黨和政府方針政策,把村干、黨員群眾統一到 “精準扶貧·同步小康”扶貧攻堅上業,讓全村變為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用的團結集體。
當好“致富信息員”
范海軍在熟悉摸清剛邊村的基本村情后,認真分析該村的優勢與劣勢,積極幫助村兩委查找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經過多次探討、走訪村民、市場調查,最后確定 了煨酒作為村集體經濟的主打農產品。一年來,通過整合村里現有的農產品,對外進行銷售,并與黔東南州蒲公英傳媒、雷公品善等電商、農特產銷售公司進行合 作,共銷售糯米、香豬、煨酒等農特產總額達10萬余元,在2016年,將以合作社為主體的形式,依托電商平臺,主打剛邊煨酒產業,與公司簽訂合同,農戶分 散釀制,由合作社同一收購、包裝,公司統一銷售,幫助村里實現集體經濟創收。

走訪慰問患病村民
當好“民生服務員”
范海軍與村干、工作組成員一道走村入戶,對貧困戶、留守兒童進行建檔立卡。組織青年企業家多次到村小學、貧困戶家中進行慰問,送去了衣服、靴、書包、學 習用品、大米、食用油、鍋等生活、學習用品;春耕期間,聯系青年企業家捐贈了價值3萬元的5千米的水管,用于農田灌溉、消防等基建;多次聯系團州委黨組到 村里調研,慰問計生貧困戶、五保戶、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一年來,共計慰問物質、現金約10多萬元;積極推薦優秀青年到省州的平臺去學 習、交流,先后推薦韋金益、韋林勝到淘寶黔東南學院學習電商,韋金益還被推選為貴州省青年聯合會委員,通過平臺的學習和交流,不僅宣傳了剛邊村,也融合了 部分有效資源;為解決宰別寨五十四戶渡河難的問題,積極主動與團州委、州交通局等相關部門匯報,目前正在申請立項修建一座命名為“剛邊三百河共青團”的 橋,預計投入100余萬元。

給學生發放捐助物質
范海軍說:“ 在上級領導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駐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精準扶貧·同步小康”的扶貧攻堅目標差距還很大,2016年我將繼續申請留駐剛 邊村,把尚未完成的工作及一些思路完成,與全村人民一起把村集體經濟搞上去,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一起把剛邊村建設成為美麗、祥和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觀的示范村,我個人也愿意把青春、力量和熱情奉獻給這一片鄉土。”(楊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