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岑鞏古名思州,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楚、黔、滇交通要衢,中原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首先從這里傳播于黔境,是貴州政治、經濟、文化的最先發源地之一,史學界素有“先有思州,后有貴州”之說。
思州石硯古稱金星石硯,又名思硯,因硯材產于古思州治地(今岑鞏縣思陽鎮)而得名,最早名傳于唐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據史料記載,上古帝嚳時期季仲所用的“蠻溪硯”,東晉王羲之所用的“蠻溪石硯”,唐宋時期的“黑端”、“珙璧”,明清時期列為貢品的“金星石硯”等都產于岑鞏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
北宋文豪蘇東坡譽其為“珙璧”,清康熙帝作為御硯,是朝廷貢品,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曾多次提及,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世婦會和泰國公主均有獲贈。思州石硯曾獲貴州省工業實業展覽甲等獎章,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批量生產,暢銷日本、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被列入中國傳統名牌工藝美術產品名錄,相繼榮獲國家級銀獎、金獎,從2003年到2010年,連續三屆榮獲“國之寶”殊榮,岑鞏縣也分別被省文化廳、文化部命名為“思州石硯藝術之鄉”。“思州石硯博物館”所展示的,正是思州石硯的發展歷史、雕刻技法、歷史地位及其古今奇聞趣事,也是幫助今天的岑鞏人強化記憶,并給各界朋友提供一個了解思州石硯的新的視角。
思州石硯博物館由原岑鞏縣人民大會堂改造而成,于2014年7月動工建設,總投資400余萬元,總面積1400平方米,內含展示、培訓、辦公、儲藏等功能,共設四個展區,采用實物、文字、書畫、場景模型、多媒體等多種方式進行展示,是充分發揮思州石硯見證思州歷史,傳承思州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的專題博物館。該館的建設對充分開發利用思州歷史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加強對思州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開發,推動該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繼承和弘揚該縣優秀傳統文化,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據統計,岑鞏縣思州石硯現有從業人員227人,年齡最大的60余歲、最小的20歲左右。個體戶87家,固定資產696萬元,銷售額2775.93萬元。
自2012年以來,岑鞏縣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建設思州石硯文化產業園項目,進一步做大做強思州石硯產業。項目總投資3億元,占地28000余平方米,分產品展示區域、產品生產加工區兩個部分。目前已完成工程進度的75℅。(徐學練 楊家嫦 尚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