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實施工業強省戰略
“貴州制造”奔向“貴州智造”

5年前,我省拉開工業強省戰略大序幕,“貴州制造”以星星之火迅速呈現燎原之勢。
5年后的今天,我省以創新謀轉型,“貴州智造”漸成氣候。工業規模翻番,增速居全國第一,產業結構一再優化,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保持在32%以上,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動力、財稅增收的主渠道、帶動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
“十二五”時期,每年平均兩位數的持續高速增長,使貴州工業綜合實力有了質的飛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十一五”末的2963家,增加到 2014年的3685家,實現總產值由4206億元增加到9598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621億元。
截至去年底,我省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大企業大集團達17戶,上市公司達到21戶,全省已建成111個產業優勢突出、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具有一定規模的園區。
在規模迅速壯大的同時,通過轉型升級,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四射,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的能量呈“井噴式”爆發,經濟增長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貴州制造”疾步走向“貴州智造”。
全省工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加快落后產能淘汰,積極推廣信息化、節能環保、循環利用等技術,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產業、新醫藥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以及新能源汽車等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初步成型。
2011年至2014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7.1%,今年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0%以上,已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04家。
開磷控股集團首席專家王國維:
創新是打造千億開磷的核心
我是開磷控股集團首席專家王國維,剛過花甲,在開磷工作了45年,可以說是伴隨著企業一路成長。
16歲參加工作,20歲上大學。大學畢業后,我面臨三個選擇:一是留校當老師,二是留在貴陽化工廠,三是回開磷。
沒有絲毫猶豫,我選擇了回開磷。很多同學都表示不理解,為什么放著好好的老師不當,好好的省城貴陽不待,非要跑到窮山區去?當時想法真的很簡單——我的起點在開磷,是開磷培養了我。
5年前,開磷的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營銷上還是采用傳統的營銷模式,同時創新團隊的建設和企業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一言概之,企業發展快卻問題多。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回答是:創新。
企業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實現了礦山智能化開采。“十二五”期間,銷售收入每年保持著30%以上的增速,從5年前的120億元,到現在的400億元,將近翻了兩番。
到“十二五”末期,開磷已經擁有授權專利200件,工業轉化率達到了78%,創新人才團隊也得到較快發展。通過創新成果的運用,改變傳統產品結構,實現由低端向高端、由傳統向新型、由同質化向差異化的發展。在中國石化行業百強企業排名中,也由原來的76位上升到23位。
在即將到來的“十三五”,開磷的主要目標是建設“千億開磷”,進一步加強驅動創新戰略,從產業鏈向價值鏈提升。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主旋律,開磷這些年的變化,讓我們全體干部職工實實在在體會到了安居樂業。 (劉定琿 王璐瑤 )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