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6月25日,作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5年年會重要理論成果《綠色新政——大國崛起的軟實力》在貴陽首發,該書公布了中國35個大中城市“貴陽指數”評價得分與排名,海口、廣州、青島、北京、沈陽、杭州、廈門、西安、貴陽、大連位居前十,其中貴陽得分為7.89,排名第九位。
據課題組負責人連玉明介紹,“貴陽指數”亦稱“中國生態文明發展指數”,是我國第一個以地方命名的生態文明評價指數。“貴陽指數”基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三大支柱”的論斷,構建了包含“生活觀、生產力、生態美”的生態“金三角”模型,進而從“適度、緊湊、和諧、健康、節能、綠色、低碳、循環、天藍、地綠、山青、水凈”等12個方面,對中國35個大中城市在生態文明發展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評估。
課題組對各城市在“生活觀、生產力和生態美”三個方面所對應領域的發展狀態和相互關系統籌考慮,依據不同的特點劃分為平衡領先期、社會短板期、中度平衡期、生態短板期、發展短板期、平衡維持期六個發展階段。從發展階段看,貴陽仍處于“發展短板期”。其中,貴陽的“生活觀”得分2.34,排名第14位;“生產力”得分2.29,排名24位;“生態美”得分3.27,排名第5位。從得分情況看,貴陽生產力發展水平還較低,全國排名較為靠后。
連玉明認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對中國城市的綠色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亟須將科技創新作為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撐引領綠色發展。從貴陽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的實踐經驗看,創新驅動成為決定生態文明建設進展的重要因素。作為西部“兩欠”城市的貴陽,堅守“兩條線”,保護“兩座山”,選擇科技引領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路徑,奮力走出了一條西部欠發達城市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為貴州乃至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王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