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8月20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門在北京聯合召開全國律師工作會議,這在我國律師事業發展史上還是第一次,也被一些司法界人士稱為“史上最高規格律師工作會議”。
提起律師,大家并不陌生,遇到法律問題,找律師咨詢、代理已經開始成為習慣。當然,也有人會想到所謂“死磕派”律師,“維權”律師,對個別律師有些不好的印象。
對于全國27萬律師來說,這次會上有哪些信息必須得關注?對于普通群眾,這次會議會帶來哪些變化,又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肯定:我國律師隊伍主流是好的,值得信賴
先看一組數據,目前全國律師達到27萬多人,每年辦理訴訟案件280多萬,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6萬件,提供公益法律服務230多萬件次。
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對律師群體的總體評價是,“實踐證明,我國律師隊伍主流是好的,是一支黨和人民可以信賴的隊伍。”
律師隊伍中不乏杰出的代表,其中不少人成為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大家耳熟能詳的,比如長期關注社會弱勢群體、致力于未成年人和農民工權益保護的佟麗華律師,舍棄大城市優裕工作和生活條件、依然選擇扎根西部做法律援助志愿者的馬蘭律師等。
還有一組數據并不那么樂觀,全國每年審結的850多萬件民商事案件中不到200萬件有律師代理,而能熟練辦理涉外法律業務的律師不足3千人。應該說,律師的缺口依然較大。
◎明確:司法人員和律師要構建“新型關系”
據報道,孟建柱在會上首次談到奚曉明案,稱其同個別違法律師、司法掮客、不法商人相互勾結,收受巨額賄賂,是司法界的恥辱。
他表示,司法人員和律師職業的天然聯系,決定了兩者之間既不能搞簡單的物理隔離,也不能搞庸俗關系學,更不能勾肩搭背、不分彼此、違法交易、搞利益輸送。
在這次會上,正式提出了積極構建司法人員和律師的“新型關系”。
何為“新型關系”?簡單講具體就是24個字: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支持、相互監督,正當交往、良性互動。
此外,孟建柱還講到了兩個尊重,即律師對法官的尊重程度,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法治發達程度;法官對律師的尊重程度,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司法公正程度。
◎保障:維護律師執業權利,法庭上不能隨意打斷
律師執業權利是當事人權利的延伸,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程度,關系到當事人合法權益能否得到有效維護,也是普通群眾非常關心的問題。
但在司法實踐中,律師常常碰到“老三難”和“新三難”等難題,也就是通常說的“會見難、閱卷難、調查取證難”和“發問難、質證難、辯論難”。
對于這些難題,此次會議均有回應。
會上重申,在辯護、代理中,享有知情權、申請權、會見通信權、閱卷權、收集證據權和庭審中質證權、辯論辯護權等。在審判階段,法官要懂得事不辯不清、理不辯不明的道理,對律師在法庭上就本案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的正常發問、質證和發表的辯護、代理意見,要充分尊重,不能隨意打斷。如律師發言確與其所代理的案件無關,也要使用平和語氣予以提示。
不光如此,制度性的文件也將出臺。這次會議透露,中央政法單位將聯合出臺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
◎規范:要堅持謹言慎行,不能肆意炒作案件
律師以法為業、以律為師,但有極少數律師違法違規執業,行為甚至構成犯罪,受到了懲處。
孟建柱表示,律師身份不是踐踏法治的“護身符”,任何人觸犯法律,都應受到法律追究,律師也不例外。
會上提出,律師必須堅守四條執業底線。其中包括,堅持用事實說話、以證據服人,保護當事人隱私,客觀審慎發表涉及案件的公開言論,不能進行誤導性宣傳、評論,更不能肆意炒作案件。
會議同時對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提出了要求,要管好日常,進行自律,同時提出將嚴肅查處律師違法違規執業行為,維護整個律師行業聲譽和廣大律師整體利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