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記者調查電梯維保亂象
“電梯維修證書”淘寶店里隨便買
電梯安全,三分靠生產,七分靠維保。電梯事故頻發,但不少隱患仍然游走于法律監管盲區。按照國家法規,從事電梯安全管理、安裝維修等特種工種,必須持證上崗。但記者調查得知,這類證件只需1200元就可在淘寶店輕松買到,無需培訓無需考試。此外,電梯維護價格浮動大,維保質量參差不齊,全無規則可言。質監人士則提醒廣大電梯業主購買電梯保險,并提高乘梯的安全意識。
文/廣州日報記者杜萌
署名除外
考證亂象:
不用培訓考試給錢就能辦證
日前,湖北荊州某百貨商場手扶梯“吞人”事件引發公眾對電梯安全大討論。荊州市安監局通報表示,據初步分析,事發時電梯并沒有處于維修狀態,事故發生原因為電梯前沿板于中蓋板之間連接松動。
根據國家《特種設備安全法》的規定,從事電梯安裝、維修等特種設備的專業人員需要持證上崗。但在實際操作中,該類特種工種的證件僅需千余元便可拿到,根本無需參加培訓和考試。
昨日,記者在淘寶網上以“電梯維修證書”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了數家“賣證”的教育培訓機構。在一家標注地址為濟南的培訓機構,記者發現該店鋪售賣多種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
“拍下商品并付款后,將報名所需的材料(二寸白底照片和身份證正反面的掃描件)發給我,再注明想要辦的證件代碼即可。”店鋪老板表示,電梯類的作業證件卻只需1200元就可拿到。“不需要考試,不需培訓,只需要把材料發到賣家郵箱,一個月左右就可辦到證。”面對記者的疑問,老板再三打包票,“我們加入淘寶消保的,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申請賠償”。
記者了解到,電梯類作業證按照具體工種不同,又分為T1、T2、T3,分別對應電梯機械安裝維修、電梯電氣安裝維修、電梯司機等三類。店家表示,不管何類證書,均可保證真實可查。不過,店家也坦言,“現在出了事,這個證件估計已經不好弄了。”
為什么無需考試無需培訓便可拿到特種設備作業證?該老板告訴記者,“我們做了好幾年了,有實體店可以培訓學員。你只需提交個人信息,我這邊可以幫你做培訓學時和培訓紀錄,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幫你拿到作業證。”
而且,由于店家提供的是真實有效的作業證書,廠家并不能憑證件發現工人其實并不具備相關技能。
維保亂象:
價格全沒譜報價從200多元到1000元
除了電梯維修技術人員隊伍參差不齊外,電梯維保價格浮動大,行業不規范已經被詬病已久。
2013年,廣州市特種設備行業協會曾抽取了廣州市內26個單位、近一萬臺電梯,一臺電梯日常維護的報價從200多元到1000元不等,價格差距很大。對此,廣州市特種設備行業協會于2013年8月份首次公布了電梯維護保養指導價,10層以下電梯的指導價不低于455元/月·臺。據協會相關人員介紹,這個指導價格是根據廣州市地方技術規范《電梯安裝、改造、維修與日常維護保養的基本要求和安全管理評價方法》中的相關要求提出的。《方法》提到,“維保單位保養電梯數量與配備保養作業人員數量之比宜為22”。協會的負責人表示,這個指導價就是按一個維護工人人均月收入5000元,每月保養22臺電梯計算的。
但是協會公布的指導價并沒有法律效力,無法從根源下提高服務水平,完善安全監督鏈條。“我們請了具有國家最高資質的電梯維保單位駐場維修,每臺電梯每月支付900元。但我們的物業人員巡查發現,這些駐場的維修人員,早上上班打卡,一個人代8個人打。每半個月要進機房進行的28項檢查,就是在樓下繞一圈然后全打鉤。而有一部電梯鋼絲斷骨已久,他們一直沒有發現。”富力物業公司總經理張萬和曾在某次研討會上表示。
對此,特種設備行業協會的相關人員也表示,指導價只是一個行內的參考值,跟電梯公司的好壞不會直接掛鉤。雖然協會并沒有權力強制不合格的維保公司退出市場,但該協會目前正在開展電梯維保企業信用檔案分級,并將結果面向社會公開。
管理亂象:
“電梯安全監管大會戰”之后發生慘禍
審視荊州這起扶梯慘劇,在事故發生5分鐘前,商場工作人員已發現電梯蓋板有松動翹起現象。如果能及時關閉運行電源;如果能在扶梯入口安排專人值守或擺放安全警示標志;如果能利用商場廣播等廣而告之;如果能堅持扶梯的日常維護與巡檢……慘劇或許就不會發生。
相關安全生產法規和制度落實不嚴也是重要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明確規定,電梯等為公眾提供服務的特種設備的運營使用單位應當對特種設備使用的安全負責;特種設備出現故障或者發生異常情況時,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其進行全面檢查,消除事故隱患,方可繼續使用。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應當對商場等公眾聚集場所的特種設備實施重點安全監督檢查。不知在湖北荊州安良百貨商場,這些“應當”究竟落實了幾分?
更令人遺憾的是,今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國家質檢總局對11個省區市展開“電梯安全監管大會戰”的督察調研,湖北省位列其中。督察真正起到作用了么?這個追問也無法回避。
應對事關公共安全的拷問,厘清責任、嚴肅追責不容回避。慘劇既已定性為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就要將責任一追到底、不留死角,逐一梳理電梯運行保養維護的全流程,嚴懲直接責任人。同時追根溯源,徹查事故背后安全生產監督監管職責疏漏,對可能涉及的失職瀆職人員,應移交司法部門嚴肅處理。(新華社記者蕭海川、吳振東)
質量亂象:
涉事電梯多次出事緣何生產商完好無傷?
據媒體報道,申龍電梯曾經多次出現故障。早在2012年9月,據《寧夏日報》報道,銀川市光耀上城小區美居華庭2號樓1單元10樓的電梯出現“自由落體”,涉事電梯為蘇州市申龍電梯有限公司生產。
2011年8月30日下午1時多,一名4歲男童在瀏陽市步行街一超市內被手扶電梯卡住。該男童被救出后,在送醫過程中身亡。報道指出,出事電梯由蘇州市申龍電梯有限公司制造。
2011年9月11日,青島九水路李滄寶達大廈電梯出現忽上忽下來回晃動的怪現象。涉事電梯合格證顯示是“蘇州市申龍電梯有限公司”字樣。
然而,頻繁的事故,并未對涉事電梯的生產廠家造成任何影響。到底是電梯的質量問題還是使用問題,并未有人給出明確的說法。 (綜合)
遲到的道歉
家屬:這樣的道歉信到底給誰看?
針對發生于7月26日的荊州電梯安全責任事故,28日湖北安良百貨集團有限公司對外發布聲明,“向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對逝者家屬表示真誠的歉意”。但對于這份道歉信,逝者的家屬并不滿意。
“我們都還是在網上看到的道歉聲明,這不像是給逝者家屬的,倒像是應對媒體的。”向女士的叔叔柯慶杰說。
逝者的親屬柳婷在安良百貨商場上班,據她介紹,這份道歉信是“商場強制要求員工必須轉發的”。柳婷在微信朋友圈中寫道:“我感到特別的寒心,特別后悔在害死我親姐的這個地方上這么多年的班。事情發生的時候商場不出面,怎么真相出來后就這樣子回應。”
(新華社記者梁建強、王自宸)
三大原因
致電梯事故頻發
記者從多個城市質檢等部門了解到,當前電梯事故頻發主要存在三大原因:其一,使用、維護保養不到位。廣州市質監局特種設備監察處處長楊延暉表示,因為市場沒有考核機制,部分維保單位通過降低服務質量獲取不正當利益,形成“劣勝優汰”的現象。
其二,管理責任主體不明。據了解,電梯在實際運營中,電梯投資者、建設者分別為開發商和電梯公司,電梯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是業主,物業管理權是物業公司,維修、保養、檢驗的權利歸屬于質監部門,這就容易因管理責任主體眾多導致安全“防火墻”容易被打破。
其三,問題電梯脫離監管,流入市場造成極大安全隱患。據新華社之前的報道,去年湖北荊州警方成功破獲一起制售偽劣電梯案,銷往國內多省份、價值2200余萬元的百余部品牌電梯全部是假冒偽劣產品。
流言澄清:
“扶梯前第二塊板存盲區”?專業人士稱“沒這回事”
近日,扶梯安全事件頻發。隨后,有關“專業人員指出,扶梯前總共有三塊踏板,即使是正常并未損壞的電梯,第二塊板屬于盲區,不安全不能踩。”的說法在網絡和微信朋友圈大量轉發。針對此,記者28日采訪了相關專家和技術安裝人員,證實這一說法有誤。
國家特種設備安全技術委員會電梯分委會委員黃文和說,任何一個質量過關的扶梯,這三塊踏板都是安全的,而且并非只有第二塊踏板下面是空的。三塊踏板下面都是有空間的,只是空間大小不同。安裝好的扶梯,這三塊踏板都是固定好的。
奧的斯南京分公司安裝部部門負責人也證實網絡流傳的這一說法有誤。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扶梯踏板固定好后都是可以踩的,不存在網民擔憂的安全隱患問題。踏板下面都是有安全感應開關的,每個廠家設計時都用螺絲或者其他方式固定,也就是說,一旦踏板拿開了,電梯是不應該繼續運行的。
(新華社記者周琳、朱國亮)
湖北“電梯吃人”追蹤:
其母過于悲痛試圖自殺
27日,記者來到事發商場——安良百貨。1至7樓的自動扶梯均已停止運行。6樓至7樓的扶梯入口處,已被藍色的卷閘門封閉,旁邊貼著一張紅底白字的紙——“電梯故障,正在檢修。請走觀光電梯或7號通道客梯。”
殯儀館里,向女士的父親還在“等說法”。他告訴記者,女兒平日里十分孝順。事發后,向女士的母親因過于悲痛,曾試圖自殺,幸好被及時制止,目前正在醫院住院。
“我們現在只想盡早知道調查結果,知道究竟是誰的責任。”56歲的父親說,目前,家屬最大的訴求是盡快查明真相。至于賠償等善后工作,目前并未與安良百貨商場協商。
讓向女士的小叔柯慶杰有些焦慮的是,“現在調查到了哪一步,有什么進展,我們完全不知道。”
當地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荊州市已經成立了專項調查組,正在對事故的原因進行調查。至于調查何時能夠完成,暫時“沒有時間表”。
(新華社記者李偉、徐海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