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韓媒稱,韓國和中國的共同研究小組培育出了體格大又幾乎沒有脂肪的“超級豬”。基礎科學研究院(IBS)遺傳體矯正研究團長(首爾大學化學部教授)金鎮(zhèn)洙(音)1日宣布:“我們和中國延邊大學教授尹熙俊(音)一起利用新的遺傳基因修飾(Genetic Modification,GM)技術——基因矯正,培育出了比一般豬的體格更大、肉質更佳的超級豬。”
據韓國《朝鮮日報》網站7月2日報道,截止目前,如果想培育出體格大的豬,使用的方法是用體格大得超出正常水平的基因突變豬進行交配,從而獲得其后代。這種傳統(tǒng)的品種改良方法,即便花費數十年的時間,成功率也不高。研究小組通過基因修飾技術,只用了一年就培育出了新品種。
豬的基因中,存在超出一定水平的遏制肌肉生長的“肌肉生長遏制素(MSTN)”。因此,豬所吃飼料的相當部分沒有變成肌肉,而是積累成了脂肪,變成了肌肉少、油脂多的豬。
報道稱,研究小組從豬的體細胞中去除了“MSTN”基因,移植到卵細胞中,并讓其在豬的子宮里著床。這樣誕生的豬幼崽,因為沒有抑制肌肉生長的基因,體格不斷變大。因為攝取的食物在消化過程中都用于了生長,所以幾乎不生成脂肪。
金鎮(zhèn)洙教授計劃推進將此次開發(fā)的超級豬用于食用的方案。世界上還沒有基因改造動物被允許作為食用的事例。但和現有的加入其它動物基因的基因修飾不同,金教授小組這次的超級豬是只去除了現有豬的一種基因,所以預計對安全性的爭議相對比較小。金鎮(zhèn)洙表示:“我們首先將致力于在基因修飾動物相關規(guī)定方面比較自由的中國充分證明其安全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