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80后,離婚成潮,是獨立、自我,還是沖動、自私?是在婚姻中戀愛,還是在婚姻中“試錯”?我們日漸接受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們又該如何解釋這說離就離的婚姻?
勞燕分飛成易事
2015年6月15日,上午9點,在河北蔚縣這個塞外小城的民政局離婚登記處門外,重現了當年一度在80后群體熱播的電視劇——《奮斗》中“向南”和“楊曉蕓”鬧離婚的情節。
80后的海鑫與結婚未滿一年、同是80后的妻子陳佳佳因“感情破裂”前來離婚,可是還沒進門,就起了爭執、相互謾罵起來,最后兩個人一度扭打在一起,引來眾人圍觀。最后,鬧劇終以兩人辦理了離婚手續收場。
“他們已經來這里鬧過三四次了,這次終于離了。”該離婚登記處的工作人員說:“最近一兩年前來離婚的年輕人比例很高,多數是80后。”
而同是80后的凱麗如今已經離婚2年多,獨自帶著4歲的兒子,成了單身媽媽。供職于北京某服裝公司的她經常加班加點,還得帶孩子,雖然艱辛,但談起當初離婚,她沒有一絲后悔:“換了現在一樣得離婚,我不能容忍婚姻中的出軌和背叛,這種錯誤無法原諒。”談及離婚原因,她說當時離婚是因為自己的前夫背著她“追求”自己的閨蜜,在被閨蜜“告知”后,她毅然選擇離婚。
“感情破裂”、“有外遇”作為80后婚姻中不可忍受的“罪惡”有情可原,那么彼此相愛但性格不合的人能否相互遷就、維持婚姻?
離婚前,高波和玉潔兩人同在北京師范大學某學院讀博。1983年出生的高波比玉潔大2歲,兩人感情很好。但結婚后,他們發現除了對彼此的感情的忠誠外,在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很多方面矛盾重重。“說真的,彼此相愛的人不一定適合在一起,不僅是經濟上,更多的是性格上的不合適。”高波說:“可能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出生,性格都比較自我吧,都想自己說了算,結果就是陷入無盡的爭吵。”
沒有拖泥帶水,結婚半年多的他們最終選擇了離婚。他說,記得2014年7月某日上午,兩人拿到離婚證后,當著工作人員的面,抱頭痛哭。
80后群體面對婚姻,其速結速離的作派往往令父母大跌眼鏡、痛心不已。
婚姻觀念更“自私”
“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對待婚姻就像冰箱,壞了就反復地修,總想著把冰箱修好。不像你們現在的年輕人,壞了就總想換掉。”這句出自電影《失戀33天》里的經典臺詞,道破了婚姻觀念的時代之變——區別于父輩在婚姻中的隱忍和妥協,80后的婚姻觀則更加務實和自我。
“婚姻契約精神、婚姻家庭道德色彩的淡化以及對家庭成員的道德約束的弱化,使得婚姻已不再是不變的約定和承諾。這是婚姻家庭的去神圣化或者說祛魅化。”青年學者王和說:“當婚姻變得不再神圣,那么分與合就會變得隨意或者隨性。而80后、90后的青年們正是在整個社會生活世界祛魅化的過程中的兩代人。”
“離婚的80后是傳統教育與現代觀念沖擊下的矛盾體。作為新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他們在相對優越的環境中成長。沒有兄弟姐妹,集體生活經歷少,更看重自我感受,不愿意吃虧、不輕易付出,很少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這讓80后的婚姻生活暗礁重重。堅持自我也是一柄雙刃劍。”北京正尊律師事務所離婚律師趙麗說出了她對80后婚姻觀念的看法。
另外,隨著現代社會生活和生產方式的變化,家庭的結構和功能發生的變化作用于80后這一群體最為明顯,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他們婚戀觀念較之于父輩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佟新看來,“個人本位”的現代社會中,個人并不需要通過家庭得以生存,而婚姻家庭中人們對于情感滿足的需要卻日益增加。但人的情感需求是多樣并且不斷變化的,婚姻由此變得脆弱。
工業文明和后工業文明,社會的組織原則不再是以家庭為本了,而是個人為本。人們沒有必要為了生存而妥協,因此婚姻關系變得脆弱,傳統上可以透過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情感功能來維系的婚姻關系,現代只有依靠情感功能來維系。
她進而指出,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后情感時代”。后情感時代的特點是社會組織原則發生變化,從“集體主義”或“家庭本位”的社會組織原則向“個人主義”或“個體本位”的社會組織原則變化。
因此,較之50后、60后,80后、90后,婚姻觀的上述特點更為顯著。
愛情是一個人的事,婚姻卻是兩個人的事。當沒有了妥協的理由,分開變得不再沉重。
法律變遷推波起
結婚是權利,離婚同樣是公民的自由。但統計顯示,婚姻立法的變化和調整,客觀上助長了離婚率的走高。
1950年,我國首部法律——《婚姻法》頒布后,1953年人民法院就接到117萬件離婚案件,出現了建國后第一次“離婚潮”。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自1995年到2002年,我國離婚率一直較為穩定,在1.5‰~2‰之間,甚至2002年呈現下降趨勢為1.8‰。2003年,國務院頒布《婚姻登記條例》,大大簡化了辦理登記離婚的手續,婚姻登記機關設置更加合理,登記服務水平顯著提高,極大地方便了人們辦理離婚登記。因而2004年,我國離婚率出現較大幅度的增加,離婚166.5萬對,離婚率上升至2.56‰。此后,歷年離婚人數均成上升趨勢。
“《婚姻登記條例》的出臺,一方面保障了離婚自由,另一方面也為那些沖動型、草率型的‘閃離’提供了便利。”一位婚姻登記工作人員說。
社交媒體亦助瀾
此外,隨著當下社交軟件更新換代以及飛速發展,客觀上為婚外情的發生創造了條件,打破了陌生人間時空壁壘,讓互動成為了可能。
記者采訪中發現,80后群體作為第一批網絡原住民,其整體應用網絡社交媒體的能力也同其婚變之間存在一定正相關。記者采訪的若干80后婚變當事人中,不少是因“QQ”、“微信”、“陌陌”等社交軟件誘發出軌導致離婚的。
“在微信上和陌生人聊得多了,夫妻之間卻溝通的少了。”凱麗告訴記者:“離婚前曾有段時間,我和他很少聊天,在家或出門吃飯,大部分時間各自看手機。他就是用微信勾搭我朋友,結果我朋友把聊天記錄截屏發給我后敗露的。”
在福建從事離婚法律咨詢的林濤表示說:“在我接手的案例來看,80后離婚咨詢中,因社交軟件導致出軌的比例超過50%。”
壹婚姻網調查數據顯示,通過微信、陌陌等社交媒體發生婚外情的案例近年增加了20%。
(應當事人要求,涉及離婚被訪者均為化名)(記者 蘭德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