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實習記者 李浩)6月12日,參加相約四十八寨.百名微博達人攝影記者走進天柱活動的達人記者來到了天柱縣坌處鎮,,參觀體驗了天柱縣獨特的家祠文化、名族風情、歌會和傳奇民間技藝。
傾聽國家級非遺項目“四十八寨歌會”
當天上午,當微博達人攝影記者走進坌處鎮抱塘村時,熱情洋溢的抱塘村名吹起了長號,歡迎這些原道而來的客人,據坌處鎮黨委副書記歐琳玲介紹,吹長號一般只有在重大節日或者貴賓到來時才會舉行。

在“四十八寨歌會”現場,美麗的侗族人民、好聽的侗族歌聲,一張張笑臉,讓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見識了一場傳統的名族歌會,他們紛紛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只能用手中的設備來表達內心的震撼。
據了解,“四十八寨歌會”是以天柱縣為主的侗族、苗族人民群眾聚眾集會玩山、唱歌、交友、戀愛的傳統民族歌會,是湘黔邊區人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的縮影,每年從農歷三月趕到九月,月月有歌場、處處有歌聲,被譽為湘黔邊界地區民族生態博物館,屬于國家級非遺項目。
參觀體驗省級非遺項目“稻田并作習俗”
烈日當空,仍然阻止不了抱塘村的稻田捉魚比賽,更加阻擋不了微博達人和攝影記者對稻田捉魚的好奇,稻田邊、馬路邊紛紛站滿了觀戰者,足以看出省級非遺項目“稻田并作習俗”的“火”了吧。

當參賽著捉到魚時,站在稻田兩旁的達人記者手中的設備就是一陣“咔嚓”,微博達人保田人感嘆,看著比賽真刺激,沒有下去捉魚,我已后悔萬分。
當天上午,微博達人和攝影記者還參觀了抱塘古建筑群、體驗特色食品“遠口發豆腐”制作工藝流程。
走進侗寨三門塘 享受一場精彩豐富的文化盛宴
當天下午,到達三門塘村寨門口時,少不了的就是攔門酒,“米酒很香、醇,挺好喝”一位來自貴陽的攝影者坦言。

在當地解說員的帶領下,微博達人和攝影記者參觀了三門塘的古建筑群,考察三門塘木、石、水文化,參觀體驗石洞細草鞋、大斗篷編織技藝表演、藍田勾林等表演,體驗品嘗三門塘侗家油茶。

“天柱縣很有自己的特色,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四十八寨歌會”,因為歌聲很美妙動聽,還有三門塘的古建筑群,制作的很精致、美觀,很佩服建造這些古建筑的前輩,很喜歡天柱,以后會帶朋友一起過來玩”。來自重慶的微博達人李洪宇告訴記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