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目前,我們已完成低溫冰凍災害應急預案,其他相關的預案、處置方案修編工作也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下一階段,我們將重點開展防冰應急演練,儲備好應急物資和應急隊伍,提高防冰應急處置水平。”該局安全監管部負責人嚴瑋說,通過多項舉措,將確保冰雪災害來臨時,實現施秉電網運行穩定,供電安全可靠,保證世界遺產地貴州施秉今年冬天更溫暖。
施秉縣地處貴州黔東南高寒地區,每年進入冬季,防冰抗冰工作是保障供電安全可靠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有效應對今冬明春可能發生的冰雪凝凍災害,施秉供電局提前啟動防冰各項準備工作,從預案、方案修編,應急裝備,融冰,物資籌備,應急演練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加強冬季電網防冰能力。
探索,融冰技術再出“新招”
“有了融冰刀閘,融冰時就不用再到電桿上進行三相導線短接,不僅縮短了融冰前準備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益,還能有效地解決了在嚴重覆冰的電桿、導線等設備上操作困難問的題。”談到今年防冰工作準備,施秉供電局生產設備管理部主任任志成這樣說道。
從前幾年的冰雪災害中,施秉供電局結合施秉地理位置和電網實際,積極探索防冰抗冰工作經驗。特別是2011年以來,該局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在凱里電網率先在10千伏供電線路上安裝使用融冰刀閘,融冰技術得到不斷完善,進一步提升了抗冰保電能力,為客戶的持續、安全、可靠供電提供了保障。
“我們在認真總結往年融冰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設想在三相短路點安裝隔離刀閘,融冰時通過隔離刀閘的開合來控制來實現三相導線的短路,代替技術人員登桿作業。不僅可以解決在覆冰線路設備上操作的困難的問題,還為融冰工作贏得了更多時間,提高工作效益。”任志成介紹說,短路融冰就是在融冰路徑末端設置三相短路點,導線中通過較大的短路電流時使其溫度升高,從而達標融冰的目的。但是每次融冰都需要技術人員上桿對三相線路的導線進行短路連接操作,融冰結束后又要再次登桿進行拆除,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
早在2013年,施秉供電局組織相關融冰技術工作人員進行現場勘查,分別在施秉地區海拔相對較高,常年覆冰較為嚴重走馬坪、鹽井、陸天坪等片區選擇了10個融冰點,在線路短接點安裝融冰刀閘,為線路融冰短接操作提供了方便。方案確定后,該局立即組織施工人員進場施工,搶在冰雪凝凍天氣之前完成安裝。2年的實際證明,融冰刀閘降低了線路短接操作難度和安全風險,大大地提高融冰工作效率,線路融冰效果得到明顯提升。
改造,高山村民不怕寒冷
施秉縣白垛鄉勝溪村甸山地處高寒地區,海拔1300多米,10千伏垛走線走茶支線甸山分支線途經甸山風口處,冰凍雨雪天氣期間覆冰嚴重,是施秉供電局轄區覆冰周期最長、程度最大、影響最嚴重的的供電線路。受地理位置高寒和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響,各種融冰技術往往都會無用武之地。該局便組織對供電線路進行加固型改造,通過增加電桿縮小檔距和更換加強型導線改造的實施,提高供電線路抵御冰雪災害的能力,為高寒地區冬天供用電“保駕護航”。
“每年冬天,這里大雪封山,道路不通,外邊的人進不去,我們也出不來,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一旦出現停電,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修復,村民們只有靠柴火取暖照明。”回想前幾年的凝凍天氣,甸山村民劉興才有些無奈。
2014年,施秉供電局在積極總結往年抗冰保電工作經驗的基礎不斷探索,召開專題分析會,投入電網改造專項資金80多萬元,對甸山高低壓線路再次實施加固改造,將原來LGJ50-8的導線更換為LGJ50-30的鋼芯鋁絞線,并在高寒風口的供電線路之間增加電桿縮小檔距,提高電網覆冰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小因冰災對電網在成的損害,確保供電安全可靠。
“現在更換的LGJ50-30導線與原來的相比,導線中間的鋼芯由1根變成了7根,導線的機械強度增加了,可以大大地減小線路因覆冰嚴重造成的斷線故障,村民的用電就更加保障。”該局楊柳塘所配電班班長歐川黔介紹說。(陳舉 雷光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