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在我國第8個“文化遺產日”來臨前,農業部公布了我國19個傳統農業系統為中國第一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我州“從江侗鄉稻魚鴨復合系統”以傳統的稻魚鴨共生農業生產模式獲此殊榮,屬我省唯一。
早在2002年,中外專家開始為“從江侗鄉稻魚鴨復合系統”申報聯合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其在2011年6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北京召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際論壇”,就被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現正式成為我省唯一的農業文化遺產地。
從江縣位于黔東南層巒疊嶂的月亮山里,清澈的都柳江畔,那里是典型的侗族人集中聚居區。每年谷雨前后,侗鄉人勞作的身影就出現在層層的梯田里。秧苗插進了稻田,魚苗也就跟著放了進去,等到魚苗長到兩三指,再把鴨苗放入稻田。稻田為魚和鴨的生長提供了生存環境和豐富的餌料,魚和鴨在覓食過程中,不僅為稻田清除蟲害和雜草,大大減少了農藥和除草劑的使用,而且魚和鴨的來回游動攪動了土壤,無形中幫助了稻田松土,魚和鴨的糞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機肥,保養和肥育了地力。這種方式在從江已經延續了上千年,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遺產,它的意義,不僅僅是作為人們回望歷史的窗口,也不僅僅是一塊田地有了稻、魚、鴨三種收獲,更重要的是它對現代農業的寶貴啟示。
據了解,農業文化遺產是指人類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發展中,創造并傳承至今的獨特的農業生產系統。其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獨特的農業產品、豐富的生物資源、完善的知識技術體系以及較高的美學和文化價值,在活態性、適應性、復合性、戰略性、多功能性和瀕危性等方面具有顯著特征。(州農委)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