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3月12日,世界自然遺產地杉木河聶家堰景區公路一旁沙石地,佩戴移動公司工作牌的六名年輕小伙運水、運土,他們在檢查合格的樹坑,將欒樹苗抬進坑內,扶正,填土、澆水。像這樣,今年,施秉縣組織干部職工義務植樹937棵,各鄉鎮900余棵,帶動社會造林111萬株。
今年植樹節前夕,該縣召開義務植樹動員會,與甘溪、城關等鄉鎮簽訂責任狀,并對各單位業務員現場培訓。按規格挖穴,經檢查組驗收合格后,進行統一編號掛牌植樹。對栽植不合格的,除通報外,限三天內整改。10月,檢查組還要驗收植樹的成活率,甚至通報成活率不達100%的單位,并限期自費補植。



去年,該縣采用單位包段,干部包號,不活包賠“實名制”方法,在凱(里)至施(秉)二級一堵墻至星紅公路兩旁植樹,成活率達95%。
縣林業局副局長文庭松告訴筆者,今年按這種方法,在該二級公路從縣城向甘溪鄉延伸,同時在世界自然遺產地杉木河聶家堰景區旅游公路進行植樹,共15公里。由于喀斯特地區地理條件惡劣,各單位定點植樹,異地拉水運土,工作很繁重。
據了解,今年植樹特別重視后期管護,栽植驗收合格后,將交給所轄鄉鎮、村管護,對損壞者從重處罰,并追究管護單位責任。(楊仁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