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圍繞“十有縣”建設內容,該縣首先編制了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防治方案,制定了巡查、排查、預警預報、信息速報、值班值守、培訓演練等系列配套措施。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地質災害防治應急中心,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
今年全縣投入地災防治資金達223萬元。同時建成了地災防治縣鄉(鎮)村三級監測網絡,各隱患點均配備了監測設備和報警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監測預警能力。建立了由國土、水務、交通、氣象、新聞媒體等相關部門組成的地質災害會商機構,發布預警預報信息1300余條。制定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管理辦法明確在建設工程、規劃工作、礦產資源開發、農村村民建房等方面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為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該縣在各隱患點一定安全范圍內設立了應急避險場所,確保發生災害或出現險情時,能安全、快速、有效的將受威脅人員撤離至安全地帶進行避讓。
一年來,該縣還多渠道多方式開展地災防治宣傳培訓工作,年內投入15萬余元先后在全縣101個地災隱患點進行了演練,參加演練人數達1000余人。此外,把地質災害防治與扶貧開發、生態移民、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土地整治等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安排資金,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快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群眾搬遷避讓。
今年以來,完成了一個大型隱患點(涉及98戶)住戶的搬遷;投入資金499萬元,完成三所小學搬遷或治理。至今該縣沒有發生一起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楊秀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