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抓項目 硬件設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
近年來,雷山縣將“經濟發展 教育先行”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優先方向,全力推進公共財政資源向教育領域傾斜。
“十二五”期間,投資達1.18億元,全面完成雷山民族中學新校區建設,于2013年9月如期將全縣唯一的普通高中——雷山民族中學成功搬遷歐亞河口新校區,辦學條件得到歷史性改善,辦學效益有了“質”的提升;投資4042.8萬元,完成對方祥民族小學、公統小學、雷山二中等30余所中小學學生宿舍、食堂等實施新建、改擴建,到2012年,提前實現了“校校有食堂、人人有午餐”的目標;投入1399萬元,完成對全縣9鄉鎮中心幼兒園進行新建、改擴建,實現每個鄉鎮都有一所以上公辦幼兒園的目標;鄉鎮中心小學、各中學及部分村級小學均實現了“塑膠球場夢”…… 全縣義務教育逐步實現均衡。“最漂亮的建筑在學校”在“十二五”得到了更好的驗證。
抓管理 教育教學向規范化效益化轉變
“十二五”期間,雷山縣教科局突出將教育教學常規管理作為重中之重工作來抓,出臺了《雷山縣中小學規范化管理實施細則》、《雷山縣中小學新課改實施方案》、《雷山縣中小學校辦學水平綜合評價體系》、《雷山縣提升教育質量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雷山縣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針對性強的文件及措施,強化過程督促指導,由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和縣教科局組成督導組,實行每月一次對學校開展量化考核,每學年度一次對學校進行綜合評比,打破以往只以教學成績考量學校的評價模式,精細化和規范化管理逐步深入每一個校點。
通過狠抓管理,取得了一系列成效。雷山二中、公統小學、丹江小學等縣內十余所中小學先后被評為州級環境育人先進學校;桃江小學等學校獲得省級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稱號;……連續四年成功舉辦“蚩尤魂·苗鄉夢”雷山縣中小學生體育藝術節展演活動,在全縣著力推動的中小學“八大民族舞蹈”深受雷山市民稱贊,影響深遠。
2015年中考,全縣人均399.19分,比2014年提高了45.4分,中考成績在黔東南州16個縣市中排名第五;2015年高考錄取率為89%,高出省錄取率86%的3個百分點;通過積極申請,2015年6月,縣示范性幼兒園申報州級示范性幼兒園通過初評;同年9月,雷山民族中學被省教育廳授予“貴州省省級示范校普通高中學校”稱號。
求提升 辦學規模辦學效益得到充分顯現
為整合教育資源,改變縣域校點多、規模小、辦學效益不高等現狀,縣人大、縣政協多次組織教育、發改等部門深入各鄉鎮學校調研,提出了按照“寄宿制小學集中到鄉鎮、初中集中到縣城、高中到城郊,保留和辦好必要的教學點”的要求來推動全縣校點布局工作。
“十二五“期間,先后成功將方祥中學、大塘中學、達地中學等鄉鎮初級中學撤并到縣城關,初中校點數由2010年的9所減少到了現在的5所;小學校點數也由2010年的83所減少到2015年67所;雷山民族中學由2010年的37個班2139名學生發展到2015年66個班3633名學生,鄉鎮中心校、縣城關中小學辦學規模及辦學效益得到凸顯。
通過整合大塘中學、望豐中學、達地中學等鄉鎮初級中學組建成的雷山一中,2015年普通班七年級人均總分443.3分,比2014年411.8分提高了31.5分;八年級人均總分448.2分,比2014年418.8分提高了29.4分,校點布局成效顯現。丹江小學、雷山二中、郎德小學、雷山一中等近十余所學校先后被州教育局評為全州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
通過努力,到2015年,全縣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7.25%;普通高中毛入學率由2010年的50.6%提高到2015年75.4%;學前階段一年毛入園(班)率由2010年的80.6%提高到2015年134.33%,創下歷史之最。
回眸“十二五”,雷山教育成就輝煌;展望“十三五”,雷山教育充滿希望。“到2020年,全縣校點布局將更加合理,學校的管理將更加科學、規范和精細,每個孩子將享受到更加公平的教育資源”雷山縣教科局局長劉俊對“十三五”教育發展信心滿滿。(李格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