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2月8日上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雷山縣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縣委五樓會議室勝利召開。來自全縣各條戰線、各個界別的政協委員匯聚一堂,共商改革大計,共謀發展良策,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政協第八屆雷山縣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應到委員151名,因事請假13人,實到138名,符合《政協章程》規定。會議開幕式由大會執行主席陳正鋒主持,縣政協副主席邱兆娟、李玉文、楊莉、楊光澤、楊慧萍、侯建群、李彬,縣政協秘書長余炳章在主席臺前排就座。

上午10時許,陳正鋒主席宣布大會開幕,全體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縣委書記黃清發,縣委副書記、縣長袁剛,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光信,縣委副書記楊少輝,縣委常委茹捷、楊艷、雷林多、李紅、陳健、湯敏、毛玨梅,以及縣人大、縣政府副縣級以上領導應邀出席并在主席臺就座。
黃清發發表重要講話,代表中共雷山縣委,向大會的勝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說,剛剛過去的2014年,是雷山縣精準發力、奮力趕超的一年,也是全縣各族人民團結奮進、成果豐碩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深入實施主基調主戰略,狠抓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堅定不移地走現特顯優、特色發展之路,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逆境中保持較快增長,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呈現出運行平穩、轉型加快、活力增強、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
黃清發指出,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上級黨委正確領導、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各族人民攻堅克難、團結拼搏的結果,也是縣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同心同德、共同奮斗的結果。一年來,縣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始終與縣委保持方向一致、目標一致、工作一致,工作有特色、有亮點、有創新。縣委對縣政協的工作是滿意的,對委員們發揮的作用是充分肯定的。
黃清發對進一步做好雷山縣人民政協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要廣聚發展之力,在推動科學發展上再創新業績。縣政協及各位政協委員要更加自覺地把堅持科學發展、后發趕超、同步小康貫穿于雷山發展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從雷山縣的實際出發,準確把握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緊緊圍繞抓項目、夯基礎、興產業、培財源、惠民生、促改革、強作風等重大課題,深入調查研究,在編制“十三五”規劃上獻良策。二要恪盡為民之責,在促進社會和諧上再獻新作為。縣政協及各位政協委員要始終堅持團結民主兩大主題,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惜團結,倍加維護穩定,倍加促進和諧。要緊緊圍繞雷山縣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人民群眾反映集中的熱點問題以及影響發展環境的難點問題,運用民主評議、調研視察、提案專報等多種形式,敢于監督、善于監督,開展批評、提出建議,協助黨委政府協調社會利益關系,推動工作落實。三要夯實履職之基,在強化自身建設上再展新風采。人民政協工作是黨的工作全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縣政協黨組在政協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和中共黨員委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實把縣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政協各項工作中去,使黨委的主張落實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和共同行動中去,主動適應新常態,把握新機遇,努力共創雷山科學發展新業績!
楊光澤受政協常委會委托,向大會作工作報告。一年來,縣政協常委會在縣委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政協的指導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中心,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較好地完成縣政協八屆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為推動全縣科學發展、深化改革、同步小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委員認真聽取報告
報告指出,2015年縣政協常委會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認真履行政協職能,適應新常態,找準著力點,努力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
楊慧萍受政協常委會委托,向大會作提案工作情況報告。縣政協八屆三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圍繞文化旅游發展,為增強帶動能力獻務實之策;二是圍繞環境建設管理,為提升宜居魅力建睿智之言;三是圍繞經濟轉型提升,為推動項目建設謀發展之計;四是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為夯實發展基礎出惠民之招;五是圍繞社會事業進步,為促進和美雷山盡助推之力。
為開創政協提案工作新局面,2015年政協提案工作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加強學習研究,在提高素質上適應新常態;二是增強大局意識,在履職為民上展現新作為;三是強化能力提升,在自身建設上樹立新形象。
縣人武部領導班子成員、縣人民法院、縣人民檢察院、縣公安局、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貴州省廣播電視局764臺的主要領導同志以及縣政協部分退休老同志應邀出席大會開幕式。縣直有關部門、非公有制企業人士應邀列席大會開幕式。(張希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