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周禮勛是中建三局的退休職工,原本公司要安排他在武漢養(yǎng)老,但退休后周禮勛卻返回故鄉(xiāng)黎平地西村種樹,一種30年,至今他親手栽種的樹木就有1000多畝,滿山滿嶺都是。
近日,記者到黎平采訪周禮勛老人,他正在挑糞出門,肩上的糞80多斤,但已經75歲的他一點都感覺吃力,走起路來穩(wěn)穩(wěn)當當。

每天,周老都要挑沼氣肥水上山澆灌樹木
到了一片杉樹林里,他為樹木除草、挖坑、施肥,動作十分熟練。“定期給樹施肥,它一年能長高1.8米左右,如果不施肥,頂多能長到80厘米。”周禮勛說。
周禮勛出生在黎平縣德鳳鎮(zhèn)地西村,1958年應征入伍,1962年退伍回鄉(xiāng)。1966年他被招到中建三局擔任鋼筋焊接技術工。后因技術高超,被中建三局選到深圳第二建筑安裝工程公司擔任焊接技術監(jiān)理。周禮勛1997年退休,當時中建三局在武漢市為他分配了一套退休公寓,但他拒絕了,返回家鄉(xiāng),承包荒山植樹造林。
其實,從1985年起,周禮勛每年都請假一個月回家種樹,幾乎沒有間斷過。1997年退休后,就全身心投入種樹事業(yè)了。種樹需要資金,周禮勛如何解決資金難題呢?據了解,他在黎平有三間門面,門面租金收入全部用來種樹。另外,他每年領養(yǎng)老金6萬元,也全部用于植樹造林。
到目前為止,周禮勛種下的樹達10萬株以上,種植面積約1000多畝,總投入在240多萬元。
他不光種樹,而且還精心護理,稱自己就是一個“護士”。只要不出門,他每天早上都上山去看樹,輕輕撫摸它們。“撫摸這些樹,看著它們長得好,那就是一種享受。”周禮勛說。
2013年,周禮勛的侄子周雙佑蓋房子缺少兩根柱子,他便找到周禮勛,打算花200元跟他買兩棵樹做柱子。“當時,我伯伯的做法出人意料,他竟然掏出500元錢給我,讓我跟別人買,還說要砍他得樹,那是不可能的。”周雙佑說。
由于種植時嚴格按照科學方法執(zhí)行,種下之后又像育兒般的精心護理,周禮勛種下的樹成活率在95%以上,而種樹30年,到如今最粗的樹直徑已有50多厘米。
周禮勛的舉動感動了很多村民,村里如今有85戶人家也成了植樹造林戶。“我也跟著周老種樹,去年賣了將近40畝地的杉木,收獲了12萬元,以后我會一直種下去。”村民吳應早說。
“現(xiàn)在人養(yǎng)樹,以后樹養(yǎng)人,在我們山區(qū),只能靠山吃山,我要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青山。”周禮勛說。(吳重貴 陸書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