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暑假,農村許多留守兒童因不能“飛”到父母身邊,特別害怕孤獨和寂寞,然而,7月15日,凱里市舟溪鎮青杠村的小龍清高高興地回到伯父家,收到了該市紀委叔叔阿姨送的新書包、新衣服,村里申請得的低保“一折通”……這一份份驚喜和溫暖,讓小龍清生活不再孤單,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據村支書龍祖情介紹,小龍清,他今年剛畢業于凱里二小。因幾年前父親病世,母親外出打工后,他長期跟姑姑在凱里讀書。
龍支書說,上個月,市紀委干部與小龍清“結對子”幫扶,聽說鎮政府正在為他申請臨時救助,我們村里也才幫他又辦得了低保。
今年,該市通過建立留守兒童關愛聯動工作機制,以鄉鎮(街道)為責任主體,對幫扶留守兒童工作開展全面排查。經查,共有留守兒童6685人,其中獨居221名,隔代監護占極大部分。
該市各鄉鎮(街道)及學校,分別落實了留守兒童包保責任制,并建立幫扶機制,進一步做好他們的日常教育、心理疏導工作和消防安全等工作,督促村、組干部幫助和指導留守兒童的生活,消除安全隱患。
該市教育和科技局負責人告訴筆者,目前,全市有70%以上的完小和初中都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同時也落實了獨居留守兒童“一對一”幫扶。
為保障留守兒童正常的生活和學習,該市建立留守兒童關愛臺賬,實行“一人一檔一卡一責任人”制度,開展“代理家長”、“義工助學”等關愛活動,并根據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通過多渠道籌資,開展留守兒童幫扶救助工作。目前,已享受低保、醫療和其他等方面的救助,共3503人。(楊仁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