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記者 劉承宇) 晚上有人敲門,聲稱是社區(qū)人員,前來入戶調查。由于上班時間當事人拒絕開門。并將情況反映給記者希望能看看是否真有這回事,提醒大家避免被騙。
據該網友介紹,當晚,有兩個帶著紅袖套的說是某社區(qū)的工作人員,來進行入戶調查,由于并不是上班時間,且來人的口氣并不友善。其一直沒給對方開門,并且在報警后,對方就離開了。
在記者聯(lián)系上當事人后,其表示由于網上有很多偽裝成社區(qū)工作人員入室盜竊的新聞,所以希望記者能對此進行調查,看到底是騙子還是確有其事。
社區(qū)反映入戶調查必帶工作證
在向該網友所屬的街道了解后,大十字街道和諧社區(qū)的楊書記告訴記者,隨著,計劃生育調查、服軍役調查等來自各個部門下達的入戶調查,社區(qū)入戶調查已經成為常態(tài)化。特別是一些新進入社區(qū)的住戶,更是隨時都會對其進行登記。
“因為平時大家上班忙,社區(qū)工作人員只能趁晚上7點到9點這段時間,最遲不超過10點。對轄區(qū)的住戶進行入戶調查”。面對為何會選擇非工作時間進行入戶調查,楊書記這樣說道。
那么對入戶調查的工作人員應該如何辨別真?zhèn)文?面對記者的提問,楊書記也給出了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據其介紹,雖然沒有統(tǒng)一的服飾,但進行入戶調查的工作人員都必須佩帶工作證,工作證上有詳細的資料。被調查對象可以要求工作人員出示工作證,來辨別真?zhèn)巍?/p>
小區(qū)居民出于安全考慮不愿隨便開門
在記者的走訪中,有不少居民反映,“個人隱私”仍是拒絕入戶調查的主要原因。
“我家孩子剛出生,賣奶粉的、做早教的全來了給我們推銷,私人信息的泄露給自己的安全帶來太多的隱患。因此,我對陌生人進家特別忌諱。”家住豐球綠都的吳女士說道。
不過,大多數(shù)居民認為,社區(qū)工作人員大冷天、大晚上還在走街串巷地工作,他們太辛苦,能配合的就盡量配合。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