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互聯網絡進站點,網售高速通鄉村
將“山貨”變“網貨”,互聯網無疑是關鍵。在此之前,丹寨縣91各村(居)通網率僅為37%,電信有線資源覆蓋率也僅為63%,遠遠滿足不了上網的需求。為解決上網難題,加快遠程教育站點信息化改造,2014年,丹寨縣依托“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訊行動為契機,積極與電信公司協商合作,為58個已覆蓋有電信有線資源的村(居)進行了集中接入,對34個無電信有線資源的村實行電信3G無線網絡覆蓋,目前,丹寨縣網絡覆蓋率已達100%,遠程教育設備更新率達85%,為遠程教育“淘寶站”的打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WIFI拓寬電商面,供銷信息彈指間
站點集中學習是農村黨員學習、了解政策的主要方式,而個性化學習是黨員群眾獲取個人所需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最能體現學用轉化的主要方式。丹寨縣立足黨員群眾的實際需求,堅持以進制退、以快制慢原則,探索“WIFI+”模式,拓展應用渠道,有效提升了農村信息化水平。一方面,投入資金為各互聯網站點購置、安裝無線路由器及信號放大器,拓寬互聯網覆蓋范圍,并公布賬號和密碼,讓學習走出活動室,走向周邊群眾,走向每一個過路人,讓更多黨員群眾“觸網”“懂網”,不斷壯大電商隊伍。另一方面,將建立的便民利民服務QQ群、微信、遠程教育APP、農產品供銷信息轉化成為二維碼,張貼在黨員活動室外,并充分利用微信平臺“自動回復”功能,在深入了解農產品供銷需求基礎上,把當前的供銷信息做好相關編輯,設置好關鍵詞,黨員群眾只需向微信平臺發送關鍵詞,即可得到自動回復內容,讓其在第一時間農產品信息,將“農村電子商務”縮小在“五厘米”范圍。
農村電商合作社,集中散戶闖市場
以“村企合作”“村社合作”“村商合作”為管理模式,充分拓展遠程教育的服務功能,不斷探索“農村電子商務”多元化渠道、拓寬產品銷售市場,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新機制,升化提高廣大農村黨員和農民群眾“學”“用”轉化成果,不斷推進農村市場化、信息化帶動農業產業化進程。揚武鎮洋浪村借勢而發,積極組織群眾辦起了“洋浪村永恒蔬菜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協議將散種在群眾家中的蔬菜進行集中管理,遠教站點負責發布和尋找購銷信息,按照經營情況,村“兩委”在蔬菜銷售中每斤提留5分錢,其中合作社提留3分作為合作社運轉資金,村“兩委”提留2分作為村集體經濟。這樣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使蔬菜這種普普通通的“山貨”真正變成了“網貨”,有效解決了散戶承擔市場風險的能力。(龍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