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按照要求,各級職業院校將系統收集民族民間藝術、傳統生產工藝和加工技術,吸納社會專業人士和民間力量參與共同開發優質教學資源,鼓勵學校開發特色課程、精品課程。重點培養一大批在文化創意設計、民族民間醫藥、民間特色種養、民族風情旅游、民族手工藝品開發等領域具有民族文化素養和技能技藝的勞動者,提高貴州制造與服務的文化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
今后,每年將安排500萬元,用于民族民間文化教育特色重點專業建設、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創新團隊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名師工作室建設。到2020年,在職業院校設立民族民間文化特色重點支持專業(學科)30個以上,建立民族民間文化傳承創新團隊30個左右。從2015年開始每年分別篩選5個以上專業(學科)、教育團隊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
教師聘用方面,將鼓勵歌師、繡娘、銀匠、木匠等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職業教育教學,聘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擔任職業院校兼職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學顧問、兼職教授等,通過招考、聘用、轉型、整合等途徑引進培育一批與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傳承有關的專業課教師。(申紅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