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據測量統計,“苗廳”面積為116000平方米,容積為1978萬立方米,其長為700米,寬215米,面積12公頃,高度平均80米,相當于12個足球場。“甚至可容納波音747飛機在內飛行”,專家稱。
今年11月20日,該消息經國內媒體轉載,引發高度關注。
“我們知道‘苗廳’大,但并不知道它竟是世界上最大的。”格凸河景區副總經理潘飛說。
目前,尚未得知相關部門是否有開發的打算,而有消息稱,“苗廳”的申遺工作已經開始資料收集和整理。
11月22日,本報記者趕赴格凸河,試圖對苗廳進行探訪。
無專業設備探訪受阻
11月22日,格凸河下游,擺架河大壩處。一道鐵門上寫著:“大壩重地,閑人禁入”八個大字異常顯眼。在大壩的上方,有一個巨大的洞口。這里也是“苗廳”的入口。
洞口直徑約為40米,為不規則圓形。
我們原以為,可以進入洞口內。但大壩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要進入“苗廳”,必須乘船逆流而上400米左右,河流會突然消失出現一片旱地,踏上旱地之后,就正式踏入了“苗廳”。
這位工作人員稱,從“苗廳”被發現以來的數十年間,進去的人不到100人,幾乎都是裝備精良的科研工作者,由于里面漆黑一片,再加上道路崎嶇不平,如果沒有專業設備,在“苗廳”內將是寸步難行。
無奈之下,我們只好放棄。不過,記者發現,在“苗廳”的洞口處,擺架河河水呈現青綠色,洞口怪石突兀,美景令人驚嘆。
無意中發現的苗廳
“苗廳”是無意中發現的。
據格凸河景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上世紀80年代,法國的洞穴專家理查德通過專業設備測量出,貴州有大量的溶洞存在,于是便前往科考。
事實確實如此。安順龍宮、夜郎洞等都是知名溶洞景觀。
1989年,理查德第三次來到紫云自治縣格凸河。他聽導游介紹,當地有個燕子洞十分出名,于是就想進入燕子洞去考察。
“他要了一艘皮劃艇,一直沿著燕子洞走。”格凸河景區的工作人員說,令人沒想到的是,他一直往前走,竟然從另一個出口,也就是擺架河大壩走了出來,“苗廳”也因此發現。
格凸河景區副總經理潘飛說,“苗廳”有4個進出口,但目前真正能夠進入的也就擺架河大壩處這個。據悉,其余三個入口分別位于格凸洞、燕子洞、天坑。“他之所以能從燕子洞進去,是因為當時水很小。現在就是一個大漩渦,像瀑布一樣。”
因苗族聚集而得名
“苗廳”的名字從何而來?
省登山協會副秘書長胡木是我省著名的溶洞專家。他告訴記者,當時,外國人發現了這個巨型溶洞之后,見方圓幾十里都是苗族村寨,遂取名“苗廳”。實際上,在外國人發現“苗廳”之前,當地的苗族人也進入過“苗廳”。在他們中間還流傳著不少的傳說。
當地一位黃姓人士稱,以前,還沒有修建大壩的時候,“苗廳”的水其實并沒有現在這么深,可以沿著河道進入洞內。他們以前也是打著火把進入,但由于里面實在太遠,火把燃盡后,只好出來。
“苗廳”也流傳著不少傳說。有人稱,從洞里進入可直接通往都勻,龍里等地。
但胡木對此說法并不相信。他曾20次進入“苗廳”,每次進入,走1公里的路程都要1個多小時。
容積測量一直是難題
胡木告訴記者,從1989年開始,就有外國人開始對“苗廳”進行測量。
“面積是非常容易算出來的。”他說,當時的設備只有用皮尺等一點一點的測量,然后計算。“雖然辛苦,但還是能算出面積有多大。”
當時,外國的考察隊就測出,苗廳的面積在116000平方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的洞穴。第一大位于馬來西亞,面積達16萬平方米。
但“苗廳”的容積多大卻一直是難題。
“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他說,當時激光技術還不普及,洞的高度無法測量,后來,即使是采用了測距儀,仍不能解決高度這個難題。“比如有些測距儀只能測100米的高度,但洞高120米,就無法測完。”
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激光3D技術出現,該技術可以放出很多光束,然后再收回來,距離也達到更遠,解決了容積測量問題。去年,測繪隊再次前往測量,得出了“苗廳”的容積。
苗廳里面有什么?
“苗廳”里面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景象?記者遍訪踏足者,試圖盡量還原里面的部分景象。
格凸河景區工作人員吳麗蒙曾進入過“苗廳”。她說,如果帶著電筒進洞,只能看到20米內的范圍,視線遠處則是一片漆黑。
后來在跟隨科考隊帶著專業設備進入“苗廳”后,她才真正感受到震撼。
“太吃驚了!”她回憶說,在里面說話稍微大聲一點,都會震動里面的石頭往下掉。
“幾名外國人馬上大聲喊‘Go!Go!Go!’”吳麗蒙說。
胡木稱,“苗廳”里是一個石頭的世界。“甚至還有小山。”
吳麗蒙也說,這里面又花草、動物、沙灘、森林……但它們全部是石頭,只是形狀相似。
另一位得以進入洞內的工作人員是羅金偉。他在洞內見到了一根擎天柱。這根柱子高度達到30米以上,體積則非常龐大,沒有四五十人根本無法抱住。“它就像在撐起‘苗廳’,但根本沒到頂。”外國專家告訴他,經過他們測量,這根石柱仍在不停生長。記者還了解到,苗廳內還存在生物。
此外,也有人從洞內撿出了一塊石頭。據悉,這塊石頭在洞內呈乳白色,但拿到了洞外,一經陽光照射,就像變魔法一般,立即就變成了烏黑色。
胡木則告訴記者,他們還在洞內發現了一個支洞,面積約600平方米,因為像鉆石一樣灑在沙灘上,顧取名鉆石灘。“燈光一照,反射出的光十分耀眼。”
本報記者 周強 張光平
除署名外,圖片均由格凸河景區提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