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姚靜:最美公交女司機
年輕女子公交車上突然暈倒,一車乘客無人伸手相扶,緊急關頭,公交女司機表現得異常的沉著冷靜:疏散乘客、跑藥房、打電話、向醫院求助、聯系暈倒乘客家人……
她的努力,最后讓女乘客轉危為安,人們親切地稱呼她是貴陽“最美公交女司機!”
這位出手相助的公交女司機叫姚靜,貴陽市公交公司十五路3593號車駕駛員,2006年,剛滿而立之年的姚靜就來到了公交女子車隊,在車隊上她樂于助人的品格,成了她在車隊的“標簽”。
每月的公休,她有一半多的時間是奉獻給了沿線乘客,在單位她不僅是年度先進工作者,還是年度工會工作的積極分子。(省廣播電視臺推薦)
冉小雄:一個美發店主的道德夢
冉小雄,遵義市小熊美發連鎖負責人,他從道真鄉村來到遵義市創業。
20年里,遵義市的大街小巷有15家小熊美發連鎖店,成就了他的創業致富夢。
在坎坷中成長起來的冉小雄成功后萌生了一個回報社會的道德夢,積極參加志愿服務,鼓勵店里的員工發善心、行善舉、當志愿者。
多年來,每當節假日,遵義市小熊美發志愿服務隊都要開展志愿服務。這支隊伍的領頭人就是遵義市優秀志愿者、紅花崗區道德模范冉小雄。(遵義市推薦)
李仲佰:揮灑汗水澆沃土
盤縣草地站高級畜牧師李仲佰,20多年前作為當時全省乃至全國牧草專業的高材生,他本可以留在繁華的大都市工作,但他踏上了返鄉的路程。
回到貴州高原的23年里,他與家鄉盤縣的草地畜牧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碩果累累。
李仲佰先后獲得農業部“豐收工程三等獎”、“農牧漁業豐收獎”等多項科技大獎;在聯合國FAO、《南南合作簡報》、《中國草業科學》等國內外專業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28篇;參與編寫大學教材、與他人合著書籍入選2010年國家出版總署“農家書屋工程”;通過層層篩選成為一名代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援外專家,獲評尼日利亞最“受歡迎的中國專家”榮譽稱號。(六盤水市推薦)
傅振:志愿服務執著奉獻
傅振,男,漢族,中共黨員,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2012級文藝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七年時間,從關愛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到幫扶農村留守兒童,從社區義工到支教老師,他在堅持公益和執著奉獻的道路上不斷摸索前行,5300多小時的志愿服務經歷,見證了他成長的歷程;黔中大地,留下了他作為異鄉人執著奉獻的足跡。(省教育廳推薦)
見義勇為
柏正昌:奮力營救落水人

柏正昌,53歲,綏陽縣溫泉鎮清泉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
今年3月16日清晨,柏老師在溫泉道班路口候車送妻子到遵義醫學院時,看到有車失控翻下河,河里有兩個人在拼命掙扎。
柏老師不顧自己年齡大和低溫寒冷,毫不猶豫跳下河中,先將較近的托上岸;另一落水者已沉入水底。
當他潛入水里、拉住落水者衣服時,反被帶入水底連喝幾口水,在眾人協助下才把人救上岸。
當落水者轉危為安時,柏老師全身衣服都濕透了,凍得瑟瑟發抖,幾個小時以后才緩過勁來。(遵義市推薦)
鐘龍:大火無情人間有愛
鐘龍,鎮寧自治縣城關鎮北關村村民。
2012年11月25日晚,鐘龍路過城關鎮人民路火災現場時,毫不猶豫和公安民警一道,從烙鍋店共同搬出隨時都有爆炸危險的18個煤氣罐。
緊接著,他又不顧自身安危,與現場救援的民警合力打開火災現場附近商鋪緊閉的防盜門,打開了一條救援通道,為接下來的救援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鐘龍在得知距火災中心現場十余米的民房內還有老人和小孩被濃煙困住時,又毫不自顧,再次沖進火災現場,從房屋的二樓救出一名老人和一名小孩……(安順市推薦)
李發明:正氣凜然勇斗歹徒
李發明,男,中航煤炭物流有限公司員工。
今年4月10日晚,公司兩名女員工加班后,準備打車回家。三個醉酒男子對公司兩名女員工進行調戲,欲行不軌。
這一切正好被路過的李發明發現,他立即上前阻止了那三個醉酒男子的行為,并將兩名女員工護送上出租車后,這才離開。
那三個醉酒男子圍住李發明進行攻擊報復,李發明負傷后仍拼盡全力與犯罪分子作斗爭,一直堅持到警察趕到現場將犯罪分子抓獲。(省國防工委推薦)
敬業奉獻
劉明蓉:傳遞愛的能量

劉明蓉是貴陽市宅吉小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從教近30年,尤其是在擔任學校領導后,她帶領學校的老師們,一心只為孩子,在學校教學改革中始終堅持弘揚正氣、以正楊善、抵制邪氣,注重關心農民工孩子在學校的就讀學習,關心孩子們的生活,在教師、家長中擁有較高的威望。
她堅信,良好的師德和敬業精神是教師做人的基礎,憑著自己豐富的閱歷和一顆對教育事業忠誠的心,她以其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出色的工作成績,得到了師生和家長們的認可。(貴陽市推薦)
何宗俊:感動酒都的最美貼心人

何宗俊,女,中共黨員,現年46歲,仁懷市中樞街道葡萄井社區干部。
在平凡的崗位上,她忠實履行職責,用愛心和汗水贏得了社區的尊敬和愛戴。
作為社區干部,她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折不扣地踐行黨的宗旨,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多次榮獲市委、市政府的表彰獎勵。
2009年,她榮獲服務型黨員標兵稱號;2011年,榮獲仁懷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2年,榮獲仁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仁懷市推薦)
吳旭:不懈追求為平安

吳旭,男,1960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1979年10月參加工作,2000年6月至今,擔任紅花崗區委政法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曾先后獲得“全省嚴打先進個人”、“全省鐵路護路先進個人”、“全市政法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
吳旭經常指導并全力推動“平安紅花崗”創建工作向縱深開展,他帶頭在全區廣泛開展“四民社區”創建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面對家中身患重疾的妻子,他常常因無暇照顧而心生愧疚;他籌劃組建了紅花崗區見義勇為協會,弘揚社會正氣;他籌建遵義市新雨學校,為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摸索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省政法委推薦)
王利峰:礦區里的鐵漢子

王利峰,今年44歲,盤縣灑基鎮土城礦保衛科副科長,多次被評為礦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
1987年,年僅18歲的王利峰應征入伍,在云南某部服役;1991年,退伍回到土城礦保衛科工作,這一干就是24年。
王利峰帶領治安巡邏隊的全體隊員,不分白天黑夜,任勞任怨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不論做任何事情或是外出救援,他總是第一個沖在最前面。
二十多年來,王利峰參與破獲各種案件300余起,幫助職工家屬解決急難問題上百次,參與交通事故和周邊火災搶險救援數十次,為礦追回各種礦用物資價值達數十萬元。(省國資委推薦)
饒維明:義務“勤雜工”隨叫隨到

饒維明是銅仁市碧江區寨桂學校教師,參加工作以來的30多年里,他以校為家,關愛他人。
課余時間,饒維明是學校的義務“勤雜工”,凡事不論大小,不論公事私事,他隨叫隨到——
他是人們稱呼的“饒木匠”,帶著自制工具箱,給學校維修課桌、門窗;他是義務“保管員”,保管教學用品和勞動工具;他是“水電工”,維修水管電路;他是“水泥工”,修補路面墻洞;他是“園丁”,為花草樹木修枝剪葉;他還是大家的“駕駛員”,開著自家的摩托送水,送人。
(銅仁市推薦)
彭亞飛:奉獻山鄉教育
普安縣第二中學語文骨干教師彭亞飛,16年前師范畢業,可以選擇條件較好的地方,但是,她卻一頭扎進最艱苦的環境,一干就是12年。
她對教學可以“吃老本”,但是,她卻對中小學語文教學苦鉆不輟,發表文章100余篇。
她可以只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她卻為身處急難的教師、學生到處奔走呼吁,為他們募捐數十萬元,為他們扶危解困。
她可以墨守成規地工作,但是,她卻為創新教學方法做了一把“女漢子”,獲得多項令人矚目的重要教學科研成果。(黔西南州推薦)
郭丹:三“真”三“實”幫群眾
郭丹,省科技廳團工委副書記。
2011年10月“萬名干部下基層”活動中,郭丹被選派到烏當區百宜鄉掛職,任沙壩村黨支部副書記。
2012年掛職期滿,村民自發按167個紅手印,請郭丹再干一年。
兩年來,他沉下心,俯下身,甘為孺子牛,盡心竭力幫群眾,以真蹲實駐、真幫實促、真抓實干的三“真”三“實”精神,踐行了愛崗敬業的承諾。(省直機關工委推薦)
韋仕蘭:灑向山鄉總是情
六枝特區隴腳布依族鄉中心小學校長韋仕蘭,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堅持為教育辦實事,作奉獻。
近年來,她患有較嚴重的婦科疾病,但她樂觀對待,情系山鄉的教育事業,帶領一班人馬積極協調土地,爭取上級撥款修建學生食堂、宿舍、教師周轉房以及學校活動場地等設施。
特別令人關注和稱道的是,經過她不懈的努力,爭取到專項資金20萬元,在該鄉實施了“鄉村少年宮”建設項目……
工作重于生命,就是躺在病床上,因工作需要,韋仕蘭仍然強忍傷口的疼痛,通過無線電波指導協調有關事宜。(六盤水市推薦)
韋必求:鮮血和忠誠譜寫為民歌

韋必求,六盤水消防支隊特勤中隊特勤班班長,四級警士長。
成為消防戰士13年來,韋必求先后參加滅火搶險救援戰斗1000余次,搶救遇險群眾106人,保護人民群眾經濟財產800多萬元,幫助群眾辦好事辦實事200余次,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培訓60多次5000多人,個人向社會捐款8000余元,獻血1800多毫升。
韋必求多次獲得“優秀士兵”、“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2009年度榮立“三等功”一次、2013年被公安部評為全國消防部隊抗洪搶險“先進個人”。(省消防總隊推薦)
誠實守信
邢朝倫:老了仍是“最可愛的人”
盤縣兩河鄉扯扎村村民邢朝倫,年輕的時候,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被人們稱為“最可愛的人”。
髦耋之齡的他,河邊散步撿到幾百元錢,在河岸靜坐等候失主,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老伴打電話讓回家吃飯,吃完飯后老人又去撿到錢的地方等待了好些時候,依然沒有遇見失主。
苦尋失主不見,竟然一個晚上輾轉反側難眠。最后,只好通過電視、廣播這個途徑去尋找……(六盤水市推薦)
孝老愛親
吳定芬:“服侍您到100歲”
普安縣江西坡鎮聯盟村布依族婦女吳定芬,二十多年如一日,用柔弱的雙肩撐起家庭的重擔,為年邁多病的公公養老送終,服侍重病的丈夫直至其去世。
公公和丈夫去世以后,吳定芬又恪盡孝道,悉心照料年邁的婆婆,要陪婆婆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當有好心人上門說媒,勸她別守活寡,另尋好人家。吳定芬淡然應答:“誰不想過好日子呢,我要是改嫁走了,我那75歲苦命的老婆婆咋個辦呀?她身體又不好,撇下她一個人,我咋個忍心?”
吳定芬堅守孝道的心聲話語,剛好被在隔壁房間里的婆婆聽到,頓時老淚縱橫……(黔西南州推薦)
潘菲:傾心盡孝好兒媳

潘菲是麻江縣疾控中心的普通干部,獲得多種榮譽和各級表彰的共產黨員。
婚后10多年來,她任勞任怨地承擔著照顧家庭的全部重擔,無微不至地侍奉年邁多病的婆婆,變著花樣做老人喜歡吃的飯菜,空閑時陪婆婆聊天、散步,婆婆生病時她陪護。婆媳相敬如賓,從未出現隔閡。(黔東南州推薦)
向汗珍:愛是不離不棄的相伴
在龍里縣洗馬鎮的一對山蠶養殖夫婦,丈夫張承芳18年前突然失明,妻子向汗珍不棄不離,不管是在家居生活中相伴,還是風雨前行的路上,向汗珍的艱辛執著,不僅用她的雙眼,照亮了一個家庭的光明,也讓身邊所有的人,看到了親情的相隨。
每一天,她不僅要做完自己全部的事情,還要照顧愛人的生活,她始終沒有半句怨言,哪怕是出行路上的一次次摔倒,她也會緊緊拉住丈夫的手。
她說:“只要我還有力氣做,就會堅持下去。”(黔東南州推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