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鐵路建設大會戰、高速公路和水運建設三年會戰相繼實施,我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進入2014年,各項工程加鞭快馬,三大會戰決勝在望。
4月至5月,本報記者走進我省公路、鐵路、民航、水運建設第一線,采訪建設者和沿線干部群眾,目睹深山中的雄偉工程,傾聽無數攻堅克難的感人故事,見證一條條道路的延伸軌跡。從今日起陸續推出貴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巡禮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這是貴州人在水、陸、空三維空間里勾繪的一幅立體交通圖畫——
奔騰江河之上,水運會戰攻堅克難,越過激流險灘,航道建設加速推進。“北入長江,南下珠江”——貴州人憧憬了百年的“水運夢”正在一步一步變成現實。
連綿大山深處,條條玉帶般的公路蜿蜒纏繞,車輛流動穿梭。近4000公里高速公路和密如蛛網的國省干道、鄉村公路,不僅將省內城鄉串聯起來,更架起9條出省大通道,縮短了大山與外界的時空距離。
蔚藍明凈天空,一架架進出港飛機騰飛翱翔。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以日均起降航班320架次、高峰時段平均3分鐘起降一個航班的頻率,每年為上千萬旅客提供天空與陸地之間的奇妙旅程。
“貴州到,汽車跳”,這一句很多老司機口中的笑談,曾經是我省交通的真實寫照。今天,通江達海,咫尺天涯,艱苦奮斗的貴州人正在破除交通瓶頸的制約,將“地無三尺平”拋進歷史。
從2012年起,貴州相繼啟動高速公路、水運和鐵路集中建設會戰,希望在“十二五”末打通交通“動脈血管”。如今,三大會戰決勝在望,全省快速立體交通網絡初具雛形。
廣袤大地,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在大山間延伸交錯,橫貫東西南北,為貴州后發趕超提速!
4月11日,記者站在貴陽至甕安高速公路清水河大橋一側的陡坡上探頭俯瞰,峽谷深幽險要,從橋面到河谷足有400多米高。
“這座大橋有多長?”
“2171.4米,是亞洲山區第一長的鋼桁梁懸索橋。”項目總工程師張明閃話語中透著驕傲。
“到對岸要多久?”
“現在開車3個半小時,大橋修建好后不到3分鐘。”
為了這3分鐘,數百位交通建設者已扎根深山兩年。
同一時間,惠水縣城南龍田寨,來回滾動的壓路機、緩緩向前的攤鋪機,正將一條寬闊嶄新的道路鋪向遠方。
惠水至羅甸高速公路建設正酣,起點與去年通車的貴陽至惠水高速公路終點相連,兩條高速連成一線,將構成貴州連接東盟自貿區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
“路基土石方完成70%,隧道工程完成50%,橋梁工程樁基基本完成。”惠羅高速項目辦主任曠光洪精密計算著工程進度:“作為全省經濟發展的主動脈,高速公路建設一天也耽擱不得啊。”
2013年11月28日,思南至劍河高速建成通車;11月29日,仁懷至赤水高速公路建成通車;12月5日,杭瑞高速大興至思南段建成通車。
不到10天時間,3條高速公路陸續通車,我省高速公路建設全力提速,年均建成高速公路里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4倍,通車里程、建設規模進入西部省市第一方陣。
2013年,高速公路建設三年會戰開局之年,貴州以超常規的思路、超常規的措施,出手不凡:建成高速公路651公里,新增印江、思南、貞豐、六枝、石阡、鎮遠、習水、赤水8個縣通高速公路,形成9個高速公路出省通道。
2014年,貴州計劃建成高速公路項目15條(段),721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突破4000公里。
與此同時,鐵路建設會戰只爭朝夕,一條條隧道貫通,一段段鐵軌延伸,一步步推動貴州駛入高鐵時代。
4月4日,都勻東站現場一派繁忙,由中鐵二局新運處鋪架大隊牽引的機車,鋪進了貴廣高鐵2標段,并以每天5公里的速度行進。“搶晴天、戰雨天”,貴廣高鐵的鋪軌工作正進入沖刺階段。
按照計劃,貴廣高鐵將于8月進入貴陽到桂林段的聯調聯試,9月與11月,分別進入桂林至肇慶東,肇慶東至廣州的聯調聯試階段,年底如期建成通車,將徹底結束貴州沒有高鐵的歷史。通過這條全長857公里的快速運輸通道,乘客從貴陽到廣州,將由現在的20個小時縮減至4個小時,真正體驗到“飛”一般的感覺。
以貴廣高鐵為起點,貴州鐵路建設進入開工項目最多、在建里程最長、投資規模最大的時期。
以貴陽為中心,貫穿東西、溝通南北、便捷對接周邊主要城市群的“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及大能力區際通道主骨架正在成形,從而建成貴陽至周邊省會城市及全國主要經濟區2至7小時交通圈。
2013年,全省鐵路建設完成投資322億元,位居西南第一、全國第三,創歷史新高。全省鐵路在建里程達到1731公里,其中高速鐵路1536公里,總投資規模達1875億元。至2017年,貴州高速鐵路里程將達到4000公里以上。
無垠天際,空中航線網絡越織越密,把貴州與世界緊緊相連!
4月12日,細雨蒙蒙,銅仁鳳凰機場的改擴建工程馬不停蹄。
手指跑道延伸的方向,改擴建工程副指揮長宋杰很自豪:“咱們銅仁鳳凰機場是貴州第一個不停航施工的機場。”
工程設計工期為18個月,而指揮部僅用8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總體工程量的85%以上。
建設期間不能影響正常航班,對跑道的加蓋工作只能挪到深夜,“那段日子,每天都是凌晨4點以后才收工睡覺。”
正是以這樣的“精氣神”,使貴州民航從體單力薄到聚指成拳,從普遍虧損到客流猛增,羽翼漸豐。
2013年12月14日,是貴州民航發展史上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正式躋身國內千萬級大型繁忙機場行列,全國機場客流量排名從2010年的26位進至22位。
4月22日,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T2航站樓迎來“一周歲”。這幢現代化高原空港運輸越來越繁忙,折射出貴州開放奮進的新氣象。
T2航站樓啟用至今,貴陽機場新開航線25條、加密航線6條,航線最多時達到111條,通航城市67個,駐場飛機22架,服務保障27家國內外航空公司。
銅仁、畢節、興義等支線機場已搭建了飛至貴陽機場“空中快線”。今年下半年,貴陽機場將計劃開通至法蘭克福、舊金山、洛杉磯和悉尼等多條洲際航線。
奔騰江河,水運建設大會戰激戰正酣,通江達海,指日可待!
近日出版的《當代貴州航運發展史》記載,1990年,貴州航道里程1971千米。24年后的今天,這個數據攀升至3563公里。
4月13日,跨過烏江之上的鐵索橋,記者進入構皮灘翻壩運輸系統工程施工現場,在壩高谷深的復雜地質條件下,建設者們設計出低錘密擊、孔內小型鉆爆等方法,來解決各種高精度的難題。建設指揮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構皮灘翻壩運輸系統通航水頭高、水位變幅大、航道復雜,為早日打通烏江航道、使貴州更好融入長江經濟帶,這一切難不倒我們。”
我省向北連接長江的烏江通道,正加緊推進航道建設,突破閘壩礙航。今年底,烏江將成為貴州繼南北盤江、紅水河之后的又一條高等級航道。
今年前4月,全省水運建設大會戰中所有項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展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2億元。其中,烏江(烏江渡—龔灘)航運建設工程、烏江構皮灘翻壩運輸系統工程和通航設施工程等正加緊推進。
展開會戰藍圖,貴州壯志凌云。三年完成水運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以上,建成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水運體系。到2016年,構建以烏江、紅水河水運為主通道,以赤水河、都柳江、清水江、錦江水運為輔助通道的“兩主四輔”出省水運通道體系,高等級航道達到700公里以上,水運能力達2000萬噸以上,港口碼頭吞吐能力突破3000萬噸,水運交通有效連接37個產業園區,230個小城鎮、42個旅游景區、46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29個城市綜合體。(本報記者王璐瑤 干江東 劉力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