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在車禍現場,傷者情況危重,亟待救治,而救護車承載著唯一的希望,不承想,最早出發的救護車在半路上“張冠李戴”,載著其他傷者返回了醫院,當第二輛救護車趕到現場時,一切都太晚了,救治的希望最終變成了絕望。
對于危重傷者的救護,時間意味著生命,救護應該分秒必爭,救護車早一分鐘到達,傷者生命的希望就增加一分,救護車晚一分鐘到達,傷者生命的希望就會減少一分。老李的侄兒李某透露,在當天晚上8點10分時,他還能感覺得到叔叔微弱的氣息。這說明,老李在當晚7點20分左右遭遇車禍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有生命體征,如果救護車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現場,那么,老李說不定就有機會存活下來。可是,救護車因為荒唐低級的人為因素比正常時間晚了1個多小時才到,老李在長時間的等待中失去了所有的機會。這一起救護遲延事件,無論是過程還是結局都讓人感到痛心和遺憾。
不難看出,救護車的“張冠李戴”源于當地救護調度的“丟三落四”。一者,根據當晚救護車的出車記錄,當天的19點24分和19點27分,救護車的管理使用單位也即望城區橋驛鎮中心衛生院曾經分別接到了一名周姓男子和老李家人的電話求助,而周姓男子的電話直接打給醫生,并沒有被120指揮中心錄入。顯然,這條求助信息未被錄入不符合急救流程,正是因為120指揮中心掌握的信息不全,才沒有在一開始做出合理的調度,給救護車的“張冠李戴”和遲延埋下了伏筆;二者,120指揮中心傳遞給救護車隨車醫護人員的有關車禍現場的位置、傷者性別、年齡、基本傷情等求助信息缺乏明確性和具體性,有些籠統模糊,致使隨車醫護人員在途中發生誤判;三者,救護車隨車救護人員、120指揮中心缺乏必要溝通,救護車在半途被“截停”后,沒有向120指揮中心進行反饋,也沒有核實相關情況,而120指揮中心沒有與救護車保持跟蹤聯絡,沒有對救護情況進行動態的了解,沒有主動與求助人進行溝通。溝通的缺失、遲延或被動讓救護車跑了偏,減了速,誤了事。
120急救容不得絲毫的粗疏大意,容不得“丟三落四”,容不得任何漏洞,稍有差池,稍有遺落,稍有麻痹,就可能延誤求助者的傷情、病情,就可能延誤對于生命的搶救。因而,各地120急救體系必須要從這起救護車“張冠李戴”事件中吸取教訓,全面查找漏洞,進一步建立健全指揮調度機制,使其更合理更完善更高效。而在120急救體系中的每一個人則必須做到高度負責,一絲不茍,嚴肅認真,準確細致,如此,才能保障120急救體系的健康運轉。 ■李英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