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各地開展主題紀念活動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隆重舉行。公祭日前后,全國各地廣泛開展了“勿忘國恥 圓夢中華”群眾性紀念活動。
南京警備區10日組織1213名官兵,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主題宣誓活動。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出版社等單位組織專家學者,陸續編寫完成了小學版《血火記憶》、初中版《歷史真相》、高中版《警示思考》三種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12日晚,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主辦、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和江蘇省演藝集團的130名樂手和100名合唱隊員共同演繹的大型交響音樂會《和平祭》,在國家大劇院舉行。
13日上午9時許,位于盧溝橋畔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死難30萬人”展區前,來自盧溝橋中學的學生們唱響國歌,獻上菊花,為死難者默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網上紀念館,推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網絡專題。
12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主題展暨抗戰專題民間藏品展在上海開展,全體觀眾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默哀。13日,上海在金山“十月初三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雕塑前舉行公祭活動,各界代表向金山遇難同胞紀念雕塑敬獻花籃,憑吊遇難同胞。
公祭日前夕,重慶市渝中區開展網上祭祀、主題座談會、微宣講等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13日上午,在渝中區日月光廣場,《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南京大屠殺“市民呈文”檔案史料展》吸引了眾多市民觀看。展出史料來自南京市檔案館,包括南京大屠殺時的照片和抗戰勝利后南京市民控訴日軍罪行的“市民呈文”。
“從旅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甲午中日戰爭暨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座談會12日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13日上午,各界代表200余人組成的方隊,齊聚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參加“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燭光紀念,祭奠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先烈及死難同胞”主題活動。
大連市為緬懷在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悼念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連日來開展了“勿忘國恥 圓夢中華”系列群眾性紀念活動。
“勿忘國恥 圓夢中華”主題書展和“歲月長春”圖片展12日在吉林省長春市圖書館舉行。書展集中了反映日偽侵占時期的史志史料、傳記、小說等,圖片展匯集了350張珍稀歷史圖片。
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公祭活動公布了最新發現的侵華日軍第731部隊兩份“特別移送”檔案原始文件,為揭露侵華日軍進行細菌武器人體實驗再添鐵證。
廣東省中山市13日以多種形式悼念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全市約80萬師生和家長收看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的電視現場直播。
13日,四川省內高校紛紛舉行紀念活動。成都師范學院廣大師生舉行國家公祭日學習活動,了解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設置意義等內容。
奏唱國歌,向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默哀,敬獻花籃,誦讀祭文,少先隊員齊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集體宣誓“勿忘國恥,圓夢中華,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12日上午,陜西省各界群眾代表300余人在西安烈士陵園開展參觀烈士事跡展覽和《陜甘高原紅旗飄》展覽等活動。
在河北,300余名來自橋西區東風西路小學和裕華西路小學的同學,來到平安公園內的石家莊集中營蒙難同胞紀念碑前,憑吊當年的蒙難者,警示勿忘國恥。邢臺的歷史文化公園解放紀念碑前,市愛心協會志愿者點燃蠟燭擺成“12·13”的字樣,向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30余萬名同胞致哀。
12日,新疆學聯發出《在新疆守望南京:我們不會忘記——致新疆各族學生的一封公開信》,號召廣大青年追思和祭奠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各地州學校開展了系列主題紀念活動。
13日上午,香港特區政府在香港海防博物館堡壘大堂舉行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死難者。
(綜合本報記者趙京安、申琳、余榮華、王昊男、曹玲娟、蔣云龍、何勇、辛陽、祝大偉、王金海、白皓元、李剛、張文、龔仕建、李增輝、史自強、李亞楠、尹世昌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