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6歲的李磊是丹鳳龍橋水泥有限公司一名黏土(水泥原料)崗位工。10月26日凌晨1時50分許,他剛給鏟車上完黏土料,無意中發現篩黏土的鋼架網上卡了一個東西。“開始以為是玩具什么的,拿下來一看,是一個鐵片狀的物體。”小李說,他也沒在意,就把它扔在一邊繼續工作。晚班結束,他把這個東西拿回宿舍,仔細看后發現是一把古劍。
李磊說,第二天好多同事都知道他發現了“寶貝”,他電話聯系了丹鳳縣文化執法大隊工作人員。28日上午,他把古劍用報紙包起來送到了丹鳳縣文化執法大隊。
事后,李磊的好多同事都認為他笨,撿到寶貝還上交了。盡管當時有人愿出十多萬元來買這把古劍,但李磊說,他經常看一些法制類節目,知道文物是國家的。
11月2日,丹鳳縣文廣局副局長、文化執法大隊大隊長魯青合說,這把劍的出土是近年來丹鳳個人發現文物主動上交的第二例,李磊的這種行為值得表彰。為此,他們為李磊頒發了榮譽證書,獎勵了500元。
據了解,李磊撿到的古劍劍體長46.5厘米,寬4厘米,重約610克。劍體部分呈現白亮色,靠近劍柄部分呈青綠色,劍刃呈鋸齒狀,劍柄末端刻有花紋。
“這把劍體經過了鉻鹽處理(經過鉻鹽氧化處理的青銅兵器具有防腐抗銹的良好性能),劍刃鋒利如初,劍身保存完整,初步判斷劍主人生前曾使用過。”據丹鳳縣博物館館長劉軍民介紹,初步判斷為戰國時期楚國青銅劍,距今約有3000年。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