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日,有媒體就對杭州賓館酒店的“布草”洗滌行業進行了調查,“布草”就是我們說到的衛浴用品,它發現了大量不規范的洗滌廠存在,一些廠家加入違規的強堿進行洗滌,不僅對我們的皮膚有所傷害,而且洗滌之后根本就達不到衛生的標準,臟亂差的程度甚至可以用“怵目驚心”來形容。
在酒店賓館客房內使用的毛巾、浴巾、床單、被單、枕套等等,在酒店業內被統稱為“布草”。這些布草的洗滌,除了一些高檔酒店和個別私人旅館,很多都是送往專門的洗滌廠進行清洗。位于康橋路的圣潔洗滌廠,洗衣工人告訴記者這里的洗衣流程。
記者:這是什么東西?
洗衣工人:堿性洗衣粉。
記者:堿性洗衣粉,那個呢?
洗衣工人:都是的。
記者:都是堿性洗衣粉,這些堿過一遍再酸過一遍嗎?
洗衣工人:酸最后一遍。
記者:酸最后一遍。
在康橋路的另外一家洗滌廠,一位姓謝的老板告訴記者,這些洗滌用品并不是很規范。 根據圣潔洗滌廠所用的正興洗滌劑包裝袋上的信息,記者來到教工路596號,發現一幢大樓幾乎都已經搬空,屬于正興洗滌劑廠的只有一個小辦公室,大門緊閉著。記者撥通了產品上的聯系電話,對方對記者表示,他們的洗滌劑都是用工業洗滌配方調制的。
洗滌劑廠員工:配好的洗衣粉,堿性的洗衣粉。
記者:你們這個是用什么配的啊?
洗滌劑廠員工:專門用化工產品,化工原料配起來的。
記者:配方都是一些工業洗滌劑?
洗滌劑廠員工:對對,沒錯沒錯。
在記者走訪的幾家洗滌廠中,許多廠家老板表示,因為數量較少、路費人工費等成本較大,一般他們都不接房間數量較少的小旅館的生意,而這些小旅館的布草洗滌去向,成了行業內一個眾所周知的灰色地帶。:
謝老板:你們那個小的,一般都是那種小作坊接的。
記者:哪里有小作坊?
謝老板:勾莊這一帶很多,上百家都有,農民房旁邊搭了一個篷,一個半自動的洗衣機,用那個燒煤的烘烘干。
記者:那他們沒有什么證照?
謝老板:有什么證照?就是家庭作坊有什么證照,就家里兩三個人在那做做,勾莊良渚那邊分散很多,筧橋那邊也有,現在往喬司那邊,都是在農民房村莊里面,很偏的地方。
記者暗訪筧橋、九堡、喬司等村莊后發現,這樣的現象的確普遍存在。在永西村云家橋的一家洗滌廠。洗衣機旁,一個灰藍色的塑料大桶內盛放著灰白色的濁液,工人用一個木棒對它進行攪拌,他們告訴記者,這是用七八種原料兌成的洗滌劑。九堡二區、三區的很多賓館、足浴店等都在他們這邊洗滌。
而在筧橋鎮浜河一區的一家出租房內的洗滌廠中,記者看到,整個廠只有二十平大小,路旁的毛巾配送車緩緩駛去,兩個塑料桶內裝滿了渾濁不堪的液體,布草雜亂地堆在一邊,老板告訴記者,他們做江干區的布草洗滌生意。而至于洗滌的方法,更是怵目驚心。
老板:這個是堿,洗衣服那個漂水,把水灌進去,把它打濕了以后,把那個漂白水倒進去,再把那個堿,這個是強堿,兌水澆勻了以后,因為這個兌了水是很燙的,溫度很高的,你把它倒進去,然后加洗衣粉、洗衣液。
這樣洗的布草偏堿性,酸堿值較高,皮膚直接接觸這樣的布草有灼痛感,有很大損傷。而在浜河村旁的同心村,同樣有數家小型的私人洗滌廠。這些洗滌廠幾乎都沒有廠名標志,根據相關規定,洗滌廠還需營業執照、環評報告、排污證等,這些廠家也大多數沒有或者不全。
記者:你們這個廠的名字叫什么啊?
廠家:我們這邊,營業執照還在辦。
記者:你們營業執照還在辦是吧?
廠家:之前有的,但是我們廠房太小了,馬上要搬了。
讓人意外的是,在這些不正規、不衛生、不合格的黑洗滌廠的客戶中,不乏有一些耳熟能詳的經濟型連鎖酒店。
洗滌工人:你看嘛,你看一下,這是大酒店的,大酒店,格林豪泰的。
記者:格林豪泰的?他們有多少房間啊過來?
洗滌工人:他們有七八十份。
記者:七八十份,如家這邊洗的么?
洗滌工人:有,也有的。
根據記者調查,以“被套一塊五,床單一塊三,浴巾九毛,毛巾四毛,枕套五毛”為標準,這些黑洗滌廠一個床位一整套布草洗滌價格只要4塊6毛,而如果在正規的大廠洗滌,這些至少要7元。正是這樣,造成了一些快捷酒店和家庭旅館紛紛選擇小型的黑洗滌廠。杭州洗染行業協會秘書長蔡文磊:
蔡文磊:因為他們對這個價格壓得特別低,如果是按照我們正規廠家的洗滌流程來洗的話,他那個價格已經是虧損的,那么有可能他會找一些比較小的這種。
偷工減料,胡亂配制,只為了節省成本,卻不管顧客的身體健康,為什么這些黑洗滌廠會如此大量地存在?到底有沒有相關部門進行監管呢?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浙江臺記者嚴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