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6月11日,田陽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發生了出人意料的一幕。縣委副書記黃秋幸作自我批評時,為作風不實、監管不力導致一項民心工程變成“傷心工程”“民怨工程”而痛哭道歉。
幾年前,田陽投資2000萬元建設了一個節水灌溉工程,盡管經過專業機構設計評審和招投標程序,但因用水成本較高與當地種植甘蔗的實際需求脫節,導致中看不中用,沒有達到節水灌溉的目的,群眾意見很大。上星期,田陽縣委召開常委會把該項目作為典型事例來剖析。黃秋幸對照檢查后發現,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她當時作為分管財稅的常務副縣長,只重視資金撥付、檢查施工進度,卻沒有深入群眾了解情況,沒幫群眾把好科學規劃關。
此事如巨石壓胸,令這位基層女干部自責不已。盡管民主生活會現場有不少領導和記者,黃秋幸還是選擇了揭短亮丑:“我也來自農村,知道鄉親們為了生活起早貪黑非常艱辛,對項目竣工后拉上水、種上果、種上菜、砌上樓、發上財是多么期盼。可是由于我的官僚作風,沒有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這些美好的愿望落了空。”
“這些日子以來,我一直生活在深深的內疚當中,夜夜輾轉反側、寢食難安,感覺自己對群眾犯了罪。我必須誠懇地道歉和深刻地反省。”早已淚流滿面的黃秋幸站起來,對著會場內的攝像機,深深鞠了一個躬。
其他班子成員也紛紛主動擔責。縣委書記鐘恒欽說:“你當常務副縣長時,我是縣長,這件事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縣委常委、那滿鎮黨委書記黃振文倒出真實想法:“我是鎮黨委書記,明明知道出了問題,但患得患失沒有及時指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搞下去。現在群眾調侃我,書記你投這么多錢,還不能用,不如把這錢分給我們……我很慚愧,也是群眾觀念淡薄、不敢擔當的表現。”
大家表示要吸取教訓、亡羊補牢,全面深入聽取群眾呼聲,積極回應群眾訴求,在做好配套服務和農業結構調整上下功夫,讓這項民心工程真正發揮出應有的功效。
面對問題,領導干部不回避、不掩飾,主動對號入座,積極查擺整改,為自己也為身邊人上了重要一課。(魏 恒 徐順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