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被網絡邊緣化的“脫網人群”
“不會用網絡,真的太不方便了。”湖南長沙市民方阿姨告訴半月談記者,因為每個月要到銀行給孩子寄生活費、交水電費、電話費,每次排隊都要等大半天,腿腳不靈便的她覺得太辛苦。聽說只要開通網銀,這些都能在網上幾分鐘搞定,年過半百的方阿姨產生了學習使用網絡的興趣。
盡管銀行大堂經理幫她激活了網銀U盾、詳細寫了下載網銀證書的步驟,但方阿姨回家還是搞不定。“讓我輸驗證碼,那圖片像小蟲子似的,我又不懂英文字母,輸了好幾次都不對。”方阿姨最終決定放棄,“還是去排隊辦理業務吧。”
“如今不會上網的人就像被這個社會所拋棄。”山東濟南市民王先生反映,2005年他患上糖尿病后便在一家社區醫院辦了醫保門規,2011年他想變更門規,卻未接到市醫保辦可辦理門規轉化就醫單位的通知,錯過了辦理時間。“我后來才知道,這個通知只在網上發布,我們很多老人不會上網,怎么會知道呢!”
此外,不少醫院推出網絡掛號系統,便民的同時卻也設下了“障礙”。“我早上6點跑去醫院門口排隊,都沒掛上號。掛號人員告訴我,每天只有20多個號,頭一天在網絡上已經被搶光。她建議說如果實在不會上網,就只能每天11點左右來‘碰運氣’。”長沙市民侯先生對此表示萬般無奈。
在城市社區管理中也存在因“技術門檻太高”而遭詬病的現象。江蘇南京市某小區告示欄新貼出一份通知,稱小區物業將于3月底停用熱線電話,繳費、投訴等業務都必須上一款手機軟件才可進行。半月談記者了解到,各地采用類似“云管理”模式的小區不在少數。“難道不會用手機上網的人就不能投訴了?”社區居民李先生對此頗為不滿。
引發更廣泛質疑的還有火車票網上購票制度。在實際購票中,一些老人、農民工由于不會使用網絡導致了新的“購票難”問題。“春運時,我不會網上購票,排了幾天隊也沒買到火車票,無奈只能改坐長途汽車回家,票價整整是火車硬座的3倍。”農民工孫為民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