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昨日陽陽最終被判定為腦死亡 隨后她的父母捐獻出了女兒的肝臟和腎臟
核心提示
愛的動力
父親董召付說,女兒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孩子,捐贈器官將是她的品德在人間的延續,這也是他們捐獻女兒器官的動力。
帶來希望
經過系統擇優配對,陽陽捐獻的一顆肝臟、兩顆腎臟被分別配對到三名不同患者,為他們帶來生的希望。
13歲的她正是花季少女,但原發性腦干血管畸形,卻讓她無法再觸摸這個世界。1月18日,廣安岳池縣女孩陽陽(化名)在家突然昏迷,輾轉多地求醫渺茫,家屬被告知孩子已處于腦死亡狀態……(本報昨日曾報道)。
昨日中午12時,省醫院器官移植中心,經過醫生的再一次確診,最終判定陽陽腦死亡。悲痛欲絕的父母隨后在器官捐獻意愿書上簽字,捐獻女兒的肝臟和腎臟。
一次動搖
母女情深 母親曾一度放棄捐贈
昨日上午11時,也許是無法接受女兒腦死亡的結果,一直支持捐贈女兒器官的付瓊英女士曾一度準備放棄捐贈。但在親友們的支持下,她又堅定了最初的捐獻意愿,和丈夫董召付一起在捐獻意向書上鄭重簽字。
董召付說,女兒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孩子,捐贈器官將是她的品德在人間的延續,這也是支持他們捐獻女兒器官的動力。簽字后,夫妻倆久久抱頭痛哭,董召付便一直擁抱著妻子,陪她走出病房。陽陽姨夫李昌奎說,他們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陽陽的捐獻手術能夠順利。昨日中午12時,ICU醫生再次確認,最終判定陽陽腦死亡。與此同時,陽陽的捐獻信息,也被上傳至衛計委中國器官捐獻與共享系統內,經過系統擇優配對,陽陽的一顆肝臟、兩顆腎臟被分別配對到三名不同患者,這意味著,如果一切順利,13歲的陽陽將給三個陌生人帶來生的希望。
一個數據
具有捐獻可能性的只有約20%~30%愿捐
“如果不能選擇生命的長度,那就選擇生命的寬度———器官捐獻,拯救他人。”在省醫院急診ICU病房內,這段紅色的小字格外醒目。之所以被張貼在ICU病房,那是因為器官捐獻的供體很多都來自這個特殊的地方。
2007年,省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成立,在歸國器官移植專家楊洪吉的帶領下,省醫院成為四川省僅有的四家可進行器官捐獻移植的醫院之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成都軍區第452醫院)。楊洪吉說,自愿選擇在生命盡頭捐獻器官的患者現在仍在少數,據他了解,被確診為腦死亡、具有器官捐獻可能性的病例中,最終只有大約20%~30%的病例具有器官捐獻意愿或最終捐獻成功,以省醫院為例,每年排隊等待器官捐獻的患者都“數以百計”。因此,越多人知曉器官捐獻的意義,就有越多排隊等待的受體獲得新生。
一種改變
器官捐獻理念將向更多偏遠地區普及
昨日,省醫院ICU急診科主任黃曉波向成都商報記者表示,在很多縣城醫院,眾多具有捐獻可能性的患者卻幾乎沒聽過器官捐獻,這不失為一個遺憾。黃曉波說,省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今年開始將前往省內的偏僻縣市,在眾多縣醫院ICU等科室展開器官移植宣傳,通過和這些縣醫院設立專門的聯系員,建立器官移植知識宣講和溝通的長效機制,讓所有期望捐贈器官的人順利地完成善舉。
最新進展
器官移植手術預計今日凌晨結束
昨晚6時許,醫生順利從陽陽體內摘取出捐獻器官,立即同步展開腎移植和肝移植手術。記者了解到,陽陽的肝臟將移植給一名57歲女性,腎臟則移植給兩名身患尿毒癥的男子。據悉,腎移植手術預計將持續4個小時,肝移植手術則會持續到今日凌晨4點左右。(記者 任翔 記者 王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