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村里的山綠了、水清了、村美了,來賴洞觀光旅游的城里人也越來越多了,村民生活收入增加更富裕了。”天柱縣賴洞村黨支部書記陳開倩道出了村子的巨大變化,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和自豪。
賴洞村是天柱縣邦洞鎮所轄的一個中等大小行政村,全村有890余人口,行政村距天柱縣城12公里,距邦洞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便利、侗族文化風情濃郁,賴洞村是黔東南州整村推進示范村,是天柱縣“美麗鄉村”建設的示范村。該村自2013年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昔日的狹窄臟亂的泥巴路變成了寬闊平坦整潔的水泥路,幾十盞太陽能路燈為居民的夜晚業余文化生活增添了光彩,條條聯戶水泥路拉近了村民之間的距離,清澈的小河緩緩繞村流過,倒映著青山、美麗的房屋和村莊一切美景。如今,賴洞村村容寨貌發生了巨變,村容舊貌換新顏,讓廣大游客刮目相看,賴洞村成為了天柱城里人休閑度假、觀光旅游的首選目的地,成為了天柱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功典范。
富在農家增收入
2013年實施“美麗鄉村”規劃以來,賴洞村按照抓黨建、帶經濟、促發展這一主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拓寬發展思路,選準經濟發展路子,以壯大村級經濟為已任,實現了村強民富的目標。兩年來,村兩委班子與村里的創業能手組建合作社,先行先試帶頭做產業搞示范,帶動村民致富。如今,全村發展油茶基地3000畝,太子參500畝,烤煙216畝,楊梅120畝,辣椒連片種植30畝,大棚蔬菜10畝,大棚西瓜10畝,晚秋黃梨12畝,南方提子10畝,板栗15畝。全村發展生豬養殖4500多頭,稻田魚養殖350畝,上規模養鴨基地1個,養雞基地3個,鴨養基地2個。全村山羊養殖50頭以上的有5戶,養殖黃牛6頭以上的有30戶。目前,全村建有專業合作社5個,微型企業10個,各種種養殖業已初具規模,發展后勁十足,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856元。
學在農家長本領
通過兩年硬件設施建設和完善,賴洞村現建有農家書屋4個,多功能信息服務廳1個,遠程教育網站1個。村兩委通過以上信息資源和文化平臺,堅持“內培外引”的思路,加強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以及現代農業適用技術,并對農民進行培訓,加強對返鄉人員的創業幫扶指導,對有知識、有技術、有上進心的年輕人加大培養,完善人才儲備機制,充實到后備干部隊伍中。目前,全村有創業能手、種養植技術骨干、建筑工人骨干120余人。村兩委積極開展“文明新風進農家”、“巧媳婦文明之家”、“鄰里守望”等評比活動,以“道德講堂”、“身邊人講身邊事”等實踐活動載體,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評選出模范戶32戶,展示模范正能量,加強了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禮儀宣傳,村民的文明素質得以明顯提高。
樂在農家展新顏
今年初,賴洞村建設20萬元的休閑長廊2個和2萬元的籃球場1個,成立了25人的文藝腰鼓隊,文化娛樂項目豐富了群眾的文化業余生活。全村建有村衛生室和計生服務室各1個,村級管理制度健全、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村民看病難的問題得以解決,村級服務水平和質量明顯提高,村民對村級管理制度稱贊滿意。村里矛盾糾紛調解采用“三道防線”方案,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加大了鄰里和諧,村民自學模范遵守各項村規民約和法律法規,矛盾糾紛在村級化解率達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率達100%,計劃生育率達100%。
美在農家爽精神
經過近兩年的不懈努力,賴洞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取得完善,全村道路硬化6760平方米,通村公路硬化2.5公里,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2014年3月投資60余萬元修建了2座休閑長廊,1個籃球場,1個公廁,安裝太陽能路燈20個,農家書屋1個。新建和修繕了村兩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室、圖書室、農民文化活動中心。全村現已配置環保垃圾果皮箱6個,建沼氣池152口,沼氣池覆蓋率達68%,改廁、改圈、改灶215戶,公共環境衛生質量和村容村貌整治度得到了全面提升。
2010年賴洞村兩委被貴州省計劃生育協會榮記集體三等功,2010年被表彰為天柱縣整贓治亂專項行動工作“先進村”,2011年被省委、州委、縣委分別授予“五好基層黨組織”,2011年被天柱縣委命名表彰為“學習型黨組織”示范村, 2012年被評為“全國生態建設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2015年,賴洞村將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重點打造種養殖為主導產業的休閑旅游、避暑度假、民族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新型生態度假旅游村。根據該村建設詳細規劃,2015年將重點建設打造河堤沿岸景點,建設村級廣場、停車場、荷博園、接待中心、廉政文化園、“井上添花”(古井名稱)、幼兒園、綜合文化園、農業觀光園、花海融春、紫珠園、忍冬苑、風雨橋、親水平臺、大棚種植園、休閑廣場等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118萬元。到2015底,各農戶房前屋后因地制宜發展小果園、小菜園、小竹園、小花園。賴洞村將以生態環境優美、交通發達便利、公共設施完善、文化內涵豐富的“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新形象向世人展示,賴洞村將打造成為知名的天柱“西江苗寨”。(姚 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