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美麗鄉村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需要政府主導,更需要村民參與,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受益。在麻江縣復興村,群眾的力量擰成一股“繩”,有力推進了美麗家園的建設。
走進掩映在山林中的村落,不禁讓人想到深山里的“世外桃源”,水泥村道干凈整潔,巷道縱橫錯落有致,河道暢通清澈見底,房前屋后綠樹成蔭。記者在村里逛了一圈,看不到垃圾和污水,庭院干凈整潔,雜物擺放有序,“衛生關系你我他,文明生活靠大家”、“家家講衛生,戶戶比潔凈”、“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建設文明衛生新農村”……類似的宣傳牌和村規民約很是顯眼。
“我們村的環境衛生全靠大家自覺維護,人人都是村里的保潔員,村里面采取“村管組、組管寨、寨管戶”模式,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將公共衛生、公共財產包保到戶,責任到人,村里面每個組都掛有衛生監督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早已滲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每家每戶每天都自覺打掃庭院和門前的公共區域。”村委會主任金化超介紹。
文奶奶已經八十三歲高齡了,每天她都拄著拐杖把家里面和門前的道路打掃得干干凈凈,文奶奶告訴記者,村里面的環境很好,她也不能拖村里的后腿,雖然年紀大了,但還是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別看我們是農民,我們也是有環保意識的,政府幫我們修建了垃圾池和污水處理站,每戶人家都配備了兩個分類垃圾桶,我們更應該主動維護村里面的環境衛生,有個干凈整潔的居住環境也是我們盼望的。”村民李發義說道。
“我們村建設美麗鄉村的積極性特別高,去年修通村通組公路的時候,幾乎是傾村出動,能去修路的村民都去了,人心齊、勁頭高。由我們村委會牽頭,村民們還自己集資組織了五批人到赤水、江口、施秉等地學習產業發展經驗,找到適合本村發展的產業。”金化超告訴記者。
目前,村支部積極探索“農戶+合作社+組管委”的發展模式,為群眾提供養殖、種植、旅游等科技信息,先后成立了木器加工、灰拔豆腐、養魚、養鵝、養牛、養豬等農民專業合作社,讓群眾有一個發家致富的平臺,促進村級產業快速發展。
不好高騖遠,不搞大拆大建,從實際出發,從村民的意愿出發,把資金項目用到實處,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好產業,讓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這是復興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
綠色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文明的鄉風民風,科學的發展產業,復興村已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面旗幟。 (劉亞麗 張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