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天柱縣遠口鎮新市村位于遠口集鎮西面,距天柱縣城25公里,與遠口特色小城鎮僅一江之隔,是通往湖南(會同縣、靖州縣)的交通要道,具有豐富的水運資源。全村面積5.44平方公里,田416畝,土170畝,轄4個自然寨8村民小組,總戶數392戶1580人,移民搬遷安置共288戶1213人,全村居民全是苗侗少數民族。該村于2013年列入全州2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之一,也是我縣“7個1工程”建設之一,該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區位優勢、發展機遇優勢,旅游資源、人文地理優勢明顯。按照“自然環境生態美、村容寨貌特色美、產業發展生活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目標要求,從美麗小城鎮、旅游度假、漁業養殖、水上休閑娛樂等入手,突出“科學規劃、設施建設、扶持產業、配強組織、建章立制”五個方面,為該村“把好脈、下好藥、輸好血、掌好舵、撐好船”,著力把新市打造成民族特色鮮明、文化內涵充實的交通旅游重要節點——清水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科學統籌規劃 勾畫美麗鄉村美好未來
要科學發展,必須為新農村建設“把好脈”,深入調研,搞好規劃,規劃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前提。結合該村實際,按照“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要求。完成了該村美麗鄉村的規劃編制。按“黔東南民族風情旅游圈、清水江文化旅游帶”進行科學定位,從美麗小城鎮、旅游度假、漁業養殖、水上休閑娛樂等入手,按“一帶兩園三區”進行總體規劃,即一帶:濱江帶(觀光長廊、清水平臺、龍舟碼頭、水產養殖區、垂釣體閑區、茶樓連廊、濱水休閑區);兩園:即觀光農業園、佛文化公園;三區:商住區(商業街、街心花園)、綜合服務區(步行街、衛生室、文化室、村委綜合服務室、街心花園)、文化休閑區(健身活動場地、主題酒店、避暑山莊),總規劃面積16898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36050平方米。在經濟發展及產業規劃上,以旅游服務、特色種養殖業為主,重點做大做強旅游業,大力發展漁業養殖、林下生態養殖和山上種草養畜等項目。發展壯大清水江清源養殖專業合作社,扶持好山羊養殖和林下生態養雞及清水江漁業養殖,拉動全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計劃用3—5年的時間,使全村基本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美麗鄉村。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打造美麗鄉村人居環境
基礎設施建設,是改善群眾居住環境的重要舉措。對新農村的建設須突出公益性,讓廣大群眾得實惠的項目,為美麗鄉村建設 “下好藥”。針對新市村規劃的項目較多,規劃時間長等,按照“先易后難、統籌推進”的原則,深入實施“五改”(改路、改衛、改水、改電、改灶)和“六有”(有幼兒園、有籃球場、有文化娛樂室、有衛生室、有兩委辦公房、有其他公共服務)的基礎設施工程項目。有針對性的建設公益性項目,以便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一是對已新建完成的房屋進行“穿衣戴帽”,按徽派建筑風格進行打造,風貌建設由政府出資,統一由施工隊伍建設,使之靚化、美觀、規范;二是對亂搭亂建進行整治,做到合理有序布局,建房規范,整齊劃一(成立了新市村建房指導站,每天安排2名干部駐村指導群眾建房和違建整治);三是對街道主次通道硬化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確保環境整潔衛生;四是加大村級辦公環境和群眾娛樂場所建設,不斷提升群眾精神文明。使村容村貌有顯著改變,人居環境有顯著改善。
新市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31個,建設資金2.03億元(其中:生態建設50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3000萬元,產業發展投資1000萬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500萬元,村民住宅建設15300萬元,其中900萬用于風貌整治)。目前,新市村動工興建房屋205戶,主體完成168戶。正在實施的項目有人飲工程、街道路燈安裝、道路硬化、臨時用電、村委會活動室、公廁,污水處理廠及垃圾池等。目前累計完成投資1.23億元(其中:生態建設30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3000萬元,產業發展投資500萬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500萬元,村民住宅建設8000萬元)。
配套產業發展 增強美麗鄉村造血功能
按照美麗鄉村“二十字方針”和美麗鄉村“四美”建設要求,著力培養和發展村級1—3個主導產業,按重點打造旅游業,扶持發展種養殖業,引導開發休閑娛樂業,使其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有效支撐,給美麗鄉村建設“輸好血”,以便增強村級造血功能。一是著力發展養殖為支柱的產業。1.白市電站建成后,新市村水域面積約2000余畝,具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現漁業養殖有40余戶,投放魚苗20萬尾;2.培育清源養殖合作社,大力發展新市村種草養羊項目和林下土雞養殖項目,目前,該村已養殖山羊300余只、林下土雞養殖8000余尾。二是著力發展水上休閑旅游業。依托白市電站庫區的漁業養殖,大力發展水上漁家樂、休閑垂釣、水上快艇等休閑度假項目。三是著力打造新市為清水江旅游停靠點。依托錦屏三板溪電站-白市電站之間的水上交通,立足三門塘景點、遠口宗祠、白市新舟家祠群、清水江風光等景點,使新市村作為旅游的停靠點。四是著力推動特色農產品的發展。目前遠口發豆腐、清水江魚食、茶油等特色的鄉村美食已遠近聞名,鄉村旅館,特色漁館已發展近30家, 往來客人及客商絡繹不絕,還常有外地客商托人捎帶回去品嘗。五是著力發展鄉村旅館。根據新市村是移民村,群眾的房屋都是新修,并處于清水江畔,重要交通要道等特點,扶持和引導鄉村旅館建設。目前,已有100余戶的房屋按鄉村旅館格局建設。
配強基層組織 發揮領頭雁作用
基層組織建設是人民群眾主心骨,必須選強配齊基層班子,為美麗鄉村建設“掌好舵”。一是大力實施村級陣地建設,實施村級班子能力素質提升工程。以學習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主要內容,加強村“兩委”成員政策理論、技術技能和學歷等教育培訓。目前,村兩委班子成員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達60%,均掌握1門以上致富技術。二是提升群眾滿意程度。創建工作要實現“三滿意”,即上級組織對下級組織、下級組織對上級組織滿意,黨員對黨組織滿意,群眾對黨組織和黨員滿意。三是積極構建基層黨建信息化平臺。該村兩委加大對先鋒網站、黨建電視頻道、遠程教育網絡等信息平臺整合力度,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宣傳政策、匯集民意、服務群眾、引導輿論的能力。四是培育致富帶頭能人。該村支書帶領8戶村民成立了清源養殖合作社,集資40多萬元建成了養殖600余只山羊的養殖基地,發展成立了養魚合作社,林下土雞養殖合作社等,有效地帶動了當地老百姓致富。
健全村級管理制度 讓文明之花在美麗鄉村綻放
為積級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讓群眾理解和支持新農村建設,讓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保質保鮮”,必須完善相關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級管理制度,為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撐好船”。該村兩委把各項工作網格化、制度化,不斷完善各項等制度。建立“村公開兩監督”(村務公開,村委會對組監督,群眾對村委會監督)制度。在村務管理中,規定村內重要事務,先由村“兩委”研究,再進行集體決策;凡是涉及群眾利益的,必須讓群眾參與,做到“小事有溝通,大事會上定”的工作原則,保證了該村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并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該村加強綜合治理,營造和諧環境,探索創新“四級調解機制”(鄰居調解、寨組調解、調委會調解和村“兩委”調解),實行“四級調解程序”(組調解、片區調解、調委會調解、村“兩委”調解);同時該村大力發展文教衛等社會事業(建有圖書室1個,籃球場1個,龍舟基地一個(今年全州八運會該村龍舟隊男隊代表天柱縣參賽獲得了兩個亞軍和兩個季軍的好成績)),提高鄉風文明程度,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民安居樂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多年來,該村無越級上訪、封建迷信、黃、賭、毒等不良社會現象發生,文明之花已在美麗的新市村綻放。(蔣文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