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迎著秋風,走進臺江,霧靄沉沉的天空下,群山如黛,綿延百里的山梁上,一座座80米高的巨型大風車如繁星密布在山巒上迎風旋轉,成為紅陽草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讓人心生暖意。風車的巨大葉片迎著和風緩緩旋轉,經過這樣的工序,清潔電能經過高架的銀線源源不斷地一路向南、向南奔流……。
不負重托 踏勘紅陽
2013年3月15日,紅陽風電場項目第一批施工人員進駐臺江縣紅陽草場。第二天早上,大唐貴州新能源公司總經理吳學金帶著員工頭頂冷風,腳踏殘霜,沿著山路攀爬到山巔,俯瞰規劃的紅陽風電場項目,群山綿延、阡陌交通,滿是茅草蓬生的山間小路彎曲向前延伸。他攤開零號施工圖,手持冰冷的樹枝,指著腳下的山巒,向同行的隊員們說:“我們就要削平這些山巒,填平那些溝壑,修通大件運輸通道,在這場子上建起面積為12.8平方公里,一期建設26臺風機,總裝機容量為4.96萬千瓦的風電場 。”隊員們一邊細心的看圖紙一邊順著他的手勢往下看,早春蕭瑟的山巒、萬木低垂,干枯的茅草在山風的吹刮下瑟瑟搖擺,羞澀的太陽在山邊灑下紅光。隊員們看著眼前情景,胸中蕩漾起高昂激情,憧憬著不久的將來在這綿延百里的山梁上聳起一座座白色的巨型風車的恢宏場景。
他們折疊好圖紙,走下山來,看著夜色籠罩的臺江縣城,星星點點的燈火在河畔閃爍,隊員們沿著街道找了一家客棧住下來。吳學金倚靠著木窗,看著靜靜流淌的小河,懷想起在湖南耒陽電廠度過的舒適雅致的時光,人生已過不惑之年,卻帶著組織的重托千里迢迢來黔開疆辟土,這茫茫群山,不知有多少艱難困苦在前方。對于他來說,風電建設事業是一個全新的舞臺,他曾經從未接觸,需要更加勤奮的學習和探索,風場選址看似簡單卻至關重要,它關系著企業長久效益;他想到將來有數不清的日子,在荒涼和山風的陪伴下度過,多少有些許涼意。為了不辱使命,接下來的時日里,他帶著踏勘人員身背干糧和水,跋涉在紅陽草場的山巒間,風里來雨里去,對規劃的風電場進行反復觀測,每座風機的基礎進行對比選擇,基座的地質結構都進行認真的分析,最終取得精確的第一手資料,保證了項目順利動工。
解難釋懷 臨風狂舞
項目動工期間,多爭取一天,就多一天效益,為了讓風電設備提前運抵現場。新能源公司派人到生產廠家現場寸步不離蹲守,為盡早拿到設備,他們辦法想盡,好話說盡,終于使所有設備提前20天匯聚臺江項目部。工程建設期間,運輸大批重型設備的車隊要翻越雷公山山脈,這里地勢險要,狹窄迂回,稍不小心就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后果。為了風機的運輸安全,他們不畏艱難,團結協作,確保了這些超高超長的重型設備安全運到目的地。每一次在翻越其中最險要的10公里路程時,吳學金都要拿著對講機隨同車隊徒步行走7個多小時,以便適時指揮隊員全身心地參與到大件運輸工作中去。風機葉片長50米,在螺旋式的山路上不能有效轉彎,為了攻克此難關,在不修建進場道路的前提下,他們想出了在拖車后面安裝活動底座的辦法,在急彎處調整風機葉片的角度,使葉片上下左右進行最大空間移動360度,這樣在道路急彎處避免了一切障礙物,有效解決了風機葉片太長而不能通過的難題,使一座座風機大部件安全運抵紅陽草場。
施工現場條件極其艱苦,住的是活動板房,吃的是方便面和咸菜。2013年4月,正當貴州東部的多雨天氣,整個工地泥濘不堪,車輛深陷無法行駛,只好用人力推、用肩扛。在人跡罕至的峰巒間,新能源公司的員工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和休息時間,齊心協力,加班加點,全身心的投入到工程建設中。面對工期緊,任務重,自然條件惡劣等諸多困難,全體建設者心中卯足一股勁,與自然抗爭,不懼艱險,與時間賽跑,團結協作,在4月25日,臺江紅陽風電場項目風機基礎第一罐混凝土開始澆筑,充分展示了臨風狂舞的精彩風姿。
風機吊裝周期長,危險點多,外加高空作業,是整個風電工程的重中之重。機組的單支槳葉長50米,主機機艙重達90余噸,整個風機吊裝時要被提升至距離地面93米高度。從500噸履帶吊重復拆卸、轉場、組裝、走場路徑以及到達指定機位后如何停放,從吊裝過程中500噸吊的主臂最大仰角和提升高度,到吊裝前后實時風速測控等,都影響著風機能否順利吊裝完成,一個微小細節出現問題都將產生不可預想的后果。
在早春四月,山下草木吐新芽,而紅陽草場的山巔上,卻依然寒風凌厲,溫度只有幾攝氏度,山風吹刮著人面部,撕裂出一道道血痕,不管穿多暖的皮鞋、多厚的軍大衣,只要在山上施工,都會凍的瑟瑟發抖。為了保證吊裝安全,安生部副主任唐世友緊裹著軍大衣24小時在施工現場管理,一件軍大衣穿了16天,白天穿著御寒,夜晚就拿來當鋪蓋合衣而睡,實施了對風機吊裝全程跟蹤。在那山風肆虐、陰雨綿綿的山巒間摸爬滾打,他皮鞋磨破了3雙,勞動褲撕破了5條硬是監控著一線施工人員把26臺風機一個一個,安全吊裝到80米的高空。他看著最后一臺風機葉片安全吊裝在空中鉚定,心中壓著的石頭終于落下了,他豪情滿溢的解開灰色工裝,袒露著滾燙的胸膛,雙手握著枯草在空中激情搖晃,圍著風機塔座奔跑而臨風狂舞,如山巔的木棉花隨風飄忽,心中有說不出的歡喜而仰天長笑。
優化進程 一路凱歌
加強過程監管。風電施工管理紛繁復雜,每一項工程的施工都包含若干工序,前期工序完工后如不及時檢查,后續工序就會將其覆蓋。施工過程中。嚴格按規范要求實施檢驗、記錄、簽字、驗收程序,上一道工序驗收合格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
工程能節節推進,一路凱歌,這完全歸功于建設者的默默奉獻與沖天干勁。在工程施工、安全質量管理、造價優化控制等方面實行閉環管理。圖紙會審過程中,這群開拓者結合現場的土質結構及原材料狀況,提出合理的設計變更建議,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做好施工成本控制。設計風機基礎為直徑20米,深度為4.5米,經過合理的現場優化,變更為直徑為18米,深度為3.5米;風機安裝平臺從設計的50米×40米優化成45米×30米施工;在功能不減的情況下,綜合樓建筑面積從設計的1434平米優化減少成986.6平米;80米高的塔筒由3節優化成4節,單節塔筒的長度不超過25米,這一優化使進場道路最大限度滿足了塔筒運輸條件;這些優化方案的實施,大大節約了施工成本,得到了大唐集團公司和貴州公司的高度認可。
新能源公司副總經理羅衛軍說,工程部的李忠平,負責現場工程管理,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每天總是第一個到工地,最后一個離開工地,即使連續幾天的感冒發高燒,他也只服下幾粒退燒片硬撐著。因幾個月都沒有休假日,領導過意不去,親自為他定幾天休息日,都被他婉言謝絕。紅陽草場春夏天氣變化大,持續長久陰雨,有時大霧彌漫,有時暴雨驟襲,他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不論刮風下雨,不怕滾滾嗆鼻黃塵,他嘴角總是哼著各種歌曲小調,一路行走一路歌唱,他在施工一線拿著卷尺不停的丈量著,行走在一座座風機之間,優化鋪設電纜線路,場內道路優化、風機基座優化,進行反復測量,節約工程資金約2000余萬元,他這種兢兢業業的精神一直感染著現場的所有員工。
在紅陽風電場建設的過程中,感人的事跡不勝枚舉,羅衛軍說道,正因為有這樣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隊伍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才換來了紅陽風電場一期建設工程節節推進,在短短的6個月時間里,于2013年10月20日實現了全部風機并網發電,生產發電量586萬千瓦時的佳績。
群山退去暮色漸漸從四周合攏來,我們乘坐的越野車行駛在雷公山的盤山公路上,放眼遠眺,云霧飄渺間,若隱若現的風車在緩緩轉動。置身其境,我不禁感慨萬千,不由自主地一次次回眸紅陽風電場,回味著建設者們說起建設紅陽風電場的艱辛與輝煌,恍惚間,我看到風車旋轉產生的一縷縷清潔電能經過高架的銀線正源源不斷地一路向南、向南奔流……(何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