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史詩。由于苗族歷史上沒有自己獨立的文字,因此,苗族古歌的創作與傳承只能靠歷代人口口相傳。我州清水江流域是全國苗族最大的聚居區。其中,臺江縣被稱為“苗疆腹地”和“天下苗族第一縣”,苗族文化悠久厚重,十分豐富。臺江《苗族古歌》是集苗族歷史、倫理、民俗等為一體的百科全書,具有較高代表性,于2006年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受打工潮以及現代文化的影響,會演唱苗族古歌的人越來越少,而且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位中老年人能夠會唱。隨著古歌師的衰老和過世,苗族古歌已經面臨失傳消亡的境地。為了有效搶救苗族古歌,近年來,該縣采取多種措施,開展傳承保護工作。比如苗族歌師的挖掘申報、苗族文化進課堂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苗族文化遺產搶救保護有了好轉。
縣非遺辦負責人龍金平告訴筆者:田錦鋒是該縣省級古歌傳承人,現在苗族古歌對苗家這一塊已經瀕危了,現在他一直繼承了他父親整個的傳奇,他家是唱古歌世家,到他這一代已經是第七代傳人了。他搬到臺江居住以后,經常進入社區、學校負責苗族古歌傳授。目前,他傳授的學生已有120人,還有其他社會上愛好古歌的20余人跟他繼續在學。
據了解,臺江《苗族古歌》章節繁多,幾天幾夜演唱不完。此次挑選3位省級古歌師進行演唱收集。其歌詞內容包羅萬象,如開天辟地、神話傳說、愛情故事、生活習俗等。歌詞統一押韻,曲調明快詼諧,節奏性強,一領眾合,氣氛熱烈。
這一次苗族古歌專題片的錄制工作是在收集保存資料的基礎上,著重加強對苗族古歌傳承人的保護,同時也是進一步加大對臺江縣《苗族古歌》的宣傳力度。拍攝期間,攝制組起早貪黑深入該縣方召、施洞、老屯等鄉鎮開展實地取景和組織拍攝工作,并且得到當地村民群眾的積極配合,確保拍攝工作的順利進行。攝制工作預計在9月底前全部完成。 (劉刀 楊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