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記者 周燕玲) 6月2日,榕江縣九名少年結伴到該縣一電站游泳,其中,三人溺水而亡。就在前兩天,施秉縣也發生少年溺水死亡事件,短短3天時間,4名少年的生命就此畫上句號,著實讓人惋惜。
每到夏天,少年、兒童溺水死亡事件的新聞就會輪番轟炸的映入眼簾。4月30日,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4名少年溺水身亡;5月11日,大冶市保安鎮3名少年意外溺水身亡;6月3日,四川廣元4名學生溺水死亡等新聞,讓人為這些稚嫩生命的早逝感到惋惜的同時,也敲響了未成年人的安全警鐘。
據了解,全球每天有近500名孩童因溺水死亡,我國每年有3萬名左右的兒童死于溺水事故,其中溺水死亡的農村兒童是城市兒童的5倍,而這僅僅是已知的統計數據。教育部的調查顯示,溺水正成為暑期學生的“頭號殺手”。
雖然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但很多悲劇卻是可以通過人為因素而改變的。面對悲劇本身,家長、學校以及社會該做什么去告慰那些突然消逝的可愛笑臉呢?
監管人和孩子的安全意識缺乏、學校對兒童安全素養教育的缺失等,是導致兒童安全問題多發的原因。其次就是孩子的好奇心和逞強心理作怪,讓溺水死亡悲劇頻頻上演。
為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不管是家長、學校還是社會都應該合力為學生織成一張“保護網”,保障他們健康成長。
當家長和學校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時,請不要只停留在“水深危險”的初級階段,因為叮囑管教、嚇唬管教都綁不住孩子好奇的內心,應把安全教育當做常規教育,想辦法讓孩子聽進去,并意識到意識到這種行為的危險性以及生命的可貴性。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加強與有關部門、社區、村委會、家長的密切聯系,特別是在暑假期間,切實建立預防溺水事故發生的聯動工作機制。還有就是多教孩子們一些自救知識以及在危險地帶設立禁止游泳的標識。
教育界有關人士坦言,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學生安全事故的高發期,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指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這方面問題尤其嚴重,應加大對留守兒童的監管。
生命,就在一瞬間,游玩時,誰料想,那是最后一刻的綻放!盛夏臨近,學校、家長、社會請織好一張“保護網”,避免悲劇發生。孩子,請不要因貪玩和好奇心而被無情的水吞噬,珍愛生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