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記者 周燕玲) 教育部去年出臺《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在義務教育階段實行“減負萬里行”。近年,小學生減負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在一些地方,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仍然比較嚴重。
近日,在凱里四小附近一家托送中心上班的小玉就深有體會。小玉告訴記者,她們的托送中心有幾名凱里四小六年級的學生,“每天幫她們輔導到晚上十點作業都做不完,我住的地方晚上十一點就關門,昨晚幫她們輔導到十點半作業還沒有做完,沒辦法只能叫她們父母帶回家做作業了”。
“抄8頁英語書本上的句子,寫一篇100個單詞以上的英語作文;抄2頁半課外閱讀的名言名句,寫600字以上的語文作文,另外還有一張語文和數學卷子”,這就是4月10日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作業,小玉聳聳肩說道。

圖片來源于網絡
平時都輔導這么多作業嗎?小玉表示,前些天就語文作業能少點,其他的都一樣。
隨后,記者采訪了幾位家長,一位小孩在七小讀書的家長表示,孩子的教育須從小抓起,作業多無所謂,只要將來孩子有出息就行。另一位家長則坦言,不希望孩子活得太累,多培養他的興趣愛好,“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孩子喜歡畫畫,我們就送他去畫畫”。
其實,“學生減負”的問題一直爭議不斷,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公布《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減負十條”一出爐就熱議一片,其中,“不留作業”一條爭議最大。
而近年,因課業繁重中小學生自殺性的事件也屢見不鮮。“ 南京兩中學生不堪作業壓力自殺 1人跳樓1人上吊 ”、“ 未完成作業受罰一學生跳樓身亡 ”等新聞屢有發生。
中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中國屢次推出“減負”之所以難見成效,問題關鍵在于單一的應試教育評價體系,只要這種評價體系標準沒變,即使課內減負了,也只能逼得家長們到課外去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