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對于期末大考這個中小學的常規動作,除了例行公事般地機械應對,校園內外還有哪些聲音值得傾聽和探討呢?時值大考來臨,老師、學生和家長,又有哪些心里話想吐露呢?
有些學校考完統考再加考
盡管市教委多次強調,要求各中小學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消滅”小學、初中階段所有的全區性統考。但是,統考統測在各區仍是上級部門監測基層學校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法寶。
同樣是統考,在不同的校長、老師和同學眼里,看法竟迥然不同。在某個人口大區,幾乎每個學期都會舉行小學質量抽查測試。之所以稱作抽查,是因為可以規避掉“全區性”和“統考”兩個關鍵詞。該區的具體做法,是讓各校在語文、數學、外語等三門主課里,抓鬮般抽一門學科,當然,校長也有權決定要不要參加這項抽查測試。不過,有校長私下里對記者說:“不參加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是畢竟可以通過測試,了解自己學校某一門學科在全區的排位;二是這項測試是區教育部門主辦的,絕大多數學校都參加,你不參加,會讓人誤以為太‘牛’。”
不過,這位校長也表示,由于區里的測試基本上是以課程標準命題,且要照顧到全區的整體情況,所以,題目大多比較容易,對于“優質學校”或民辦學校來說并不太適合,因此,參加完全區測試后自己學校再另出一張試卷的做法十分普遍。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師生的負擔。
排名成慣例只是不張榜
不僅對于全區性的測試要做排名,即便自己學校的期末大考,幾乎沒有不排名次的。只是,對于《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中明文規定的“不得張榜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名次”,從目前各校的執行情況來看,基本上已經杜絕了將考試成績名次張貼于教室墻上的現象,但也擋不住有個別教師仍會當眾一一報出每位同學的考試成績,這是不是一種變相的“張榜公布”?是不是也應當屬于青保條例禁止的行為?
記者在某校看到了一個供全區使用的信息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專門安裝了一個由區教育局統一配置的軟件,實時追蹤每次考試甚至每次測驗的成績數據排名,既可以排一門學科的,也可以排幾門主要學科的,還可以對所有考試科目的總分進行排名。而且,各班的排名、全年級的排名,都可以匯總到校長室以及上級教育學院、教育局行政科室的數據庫里,供各級領導隨時調閱。那么,這樣的內部排名,會不會泄露給學生和家長呢?有校長說,事實上如果有學生或家長悄悄向老師打聽,老師也會悄悄地告知的。而記者在徐匯區逸夫小學的學生試卷上看到了一個可喜變化。老師會對每次考試排前10名的同學,在他們的考試上做一個記號或畫一個笑臉,以示鼓勵。
要不要排名,幾乎成了一個教育“無解題”。特別是初三、高三畢業班的考試,將對今后的升學志愿填報起到決定性作用,不公布排名,不讓每個學生清楚自己的定位,那也是對學生的一種不負責任。
免考制度給優秀生松綁
現在的中小學期末考試,早已并非“鐵板一塊”,部分平時成績突出的同學,可以申請免考一門或若干門學科。當然,對此做法,目前教育界人士的意見也是各異。贊同者認為,免考可以讓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跳出考試的束縛,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長,更好地自主學習。反對者則提出,學生將來終究是要去參加統一的中考、高考的,即使是自主招生,也是要到考場上“真刀真槍”比試的,現在的校內考試,也是一種歷練。
大寧國際小學校長徐曉唯介紹,該校的期末考試中,30%左右的學生可根據平時學習情況獲得免考資格。期末考試除了筆試,十分注重口頭表達能力測試,例如,語文學科看圖說話、數學學科講解解題思路、英語學科對話和朗讀測試等。此外,也會組織幾名學生通過合作,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答題。
在大寧國際小學,“不能在公共平臺公布學生成績”是該校10條師德道德底線之一,當著全體同學的面,或者在家校互動平臺發帖等,都屬于“公共平臺”范疇之內。“家長會上,我們要求老師以肯定學生的進步為主,讓家長和孩子都有成就感。每學期結束,我們都會安排半天的家長個別接待時間,和家長一對一交流孩子的情況。”徐曉唯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