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8年前的一天晚上,正安縣小雅鎮工農村村民韋會芳等路途遇到一重物從天空掉落,但到落點上查看時,沒有任何痕跡,韋會芳等百思不得其解,認為遇到了鬼,這個謎團已經困擾了他28年。2月25日,他慕名來到凱里拜訪貴州怪杰唐世友,請教唐幫助他打開謎團。
天上墜物
地上卻無痕跡
2月26日,記者在唐世友的家見到了韋會芳,他高個頭,頭發反梳著,看起來精神狀態很好。“我今年50多歲了,但是遇到那事的時候只有20來歲。”韋會芳說。

韋會芳和唐世友在一起
那是1986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具體的時間大概是半夜零時許韋會芳駕駛手扶拖拉機和另外5位村民給鄉里的倉庫送糧,行至工農村一個叫猴梨樹溝的地方時,他們突然看到前方有重物落地,地面上頓時發出了“轟”聲響,然后重物就散開來了。
“由于當時是夜間,加之重物落點不在車燈照射范圍內,所以我們6個村民看不清楚是何物體。”韋會芳說,因為這個地方是荒郊野地,以前曾鬧過鬼,解放前又是土匪歹人出沒搶人殺人的地方,所以大伙都嚇壞了,不敢下車查看。
相對來說,韋會芳膽子比其他村民大一些,沉默了幾分鐘之后,他站起身來,就要下車去查看。見此情形后,另外兩位村民緊緊拉住他不讓走,擔心他遭到鬼怪襲擊。
這下,韋會芳膽子更大了,他說無論如何,都要去看過究竟,兩位村民拉他不住,只好放手。韋會芳到達落點處時,大吃一驚,原來,地面上什么也沒有,和其他區域相比較,沒有什么區別。接著,韋會芳和伙伴們在落點附近區域查找,也沒有任何發現。
“來有影,去卻無蹤,大伙都無法解釋這個現象,只能說是遇到鬼了。”韋會芳說,接下來,大家不敢再往前走,返回。
這事在村子里傳開之后,引發熱議,多數人都相信,這6位村民,真的是遇到鬼了。從此之后,大家路過猴梨樹溝,都得小心翼翼。當然,晚間,就無人敢路過此地了,除非是多人結伴同行。
落物系貓頭鷹?
這件事,韋會芳一直記得。后來,他外出打工,閑暇之余,都會與朋友們說起這事。他的想法很復雜,有時就希望得到科學的解釋;有時用來向朋友們證實一下,這世界上是有鬼存在的,因為自己就遇見了。
2013年的8月,韋會芳在內蒙古左旗打工。有一天,他在街面上遇到一位熟人。這人告訴他:“有你一位貴州老鄉正在街頭賣畫,生意很好。”
聞言韋會芳立即趕去,結果遇見了唐世友。兩人用家鄉話交流,親密無間。其間,韋會芳自然又說起了遇鬼一事。唐世友當時很忙,沒有功夫思考這件怪事,但他對韋會芳說,世界上是沒有鬼怪的,像他遇到的事,應該能找到科學的解釋。
今年春節之后,韋會芳打算到福建打工,臨走之前,他決定先到凱里拜訪唐世友,解除心中的謎團。2月25日,他來到了唐世友的家,當晚,他們談到了深夜。
在揭秘的過程中,唐世友先詢問了事發地的地形環境。韋會芳詳細進行了介紹,他提到事發地不遠處有一道幾丈高的山崖。之后,唐世友說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認為重物不是鬼怪,而是一只貓頭鷹。
唐世友作了這樣的場景設計,當時地面上有一只老鼠,而眼尖的貓頭鷹,則站在石崖上,發現目標之后,它來了一個俯沖,因為鳥兒在俯沖時,翅膀是收攏的,給人的感覺就是重物落地。
而在貓頭鷹落地之后,鷹爪與地面碰撞,發出了聲音,而翅膀自然就會張開,給人的感覺就是這重物散落了。抓住了獵物之后,貓頭鷹飛翔而去,地面上當然不會留下任何東西了。
在采訪中,記者對唐世友的說法提出了以下的質疑:老鼠被抓,為何韋會芳等沒有聽到它發出痛苦的聲音呢,而且,一只貓頭鷹,著地時能發出“轟”的聲響嗎?
唐世友說,他的解釋是有科學依據的,據資料記載,第一,貓頭鷹在鳥類中屬于體型較大的鳥類,較大的體長達到90厘米,較小的也有20厘米,有的翅膀伸展時能有1米多長,它的這種體型著地時自然要發出很大的聲音。
第二、貓頭鷹晝伏夜出,在漆黑的夜晚,它的視力優于人類視力的100倍以上,所以它能夠在夜間捕食,而在捕食過程中,能夠精準判斷獵物所在的位置,哪怕獵物和它自身都在運動中;
第三、貓頭鷹擅長“閃電戰”,一旦判斷出獵物的位置,會立馬出擊,往往是獵物(諸如老鼠)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已被它帶到了高空。獵物在高空發聲,地面上的人們自然聽不到。
“因為貓頭鷹的羽毛非常柔軟,它飛行時產生的聲波頻率小于1千赫,這樣的聲波頻率一般哺乳動物是無法感知的,這樣的天性讓它的閃電行動經常得手。”唐世友說。
韋會芳認為,唐世友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他已經作了記錄,打算回去之后,好好研究消化。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