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黎平縣大稼鄉鄧蒙村全景
本網訊 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貴州省黎平縣大稼鄉面對群眾建房困難、山高山多、平地少的惡劣生態條件,明確提出了“向山要地”的村寨建設思路,開創了苗侗新村寨和諧發展的新局面。
黎平縣大稼鄉屬省級二類貧困鄉鎮,群眾貧困面大,增收渠道單一;境內山高坡陡,群眾住房條件十分惡劣。
“想建一幢房子,太難了”。大稼鄉鄧蒙村村民姜家文說。
鄧蒙村是大稼鄉一個苗族和侗族聚居的民族村寨,全村338戶1558人,這里77棵珍惜古樹環繞村寨,楠竹林點綴于房前屋后,是第一批保護的中國傳統村落。在這個遠離鋼筋混凝土的傳統村落里,村民卻同樣有著“望房興嘆”的困惑。
“以前沒有錢,也沒用感受到建房難的情況,這幾年去廣東打工賺了一些錢想改善下居住條件,可發現沒有地可建”。姜家文無奈地說。
姜家文房屋坐落在該村的一棵古紅豆杉樹下,房屋共3層3間,住著6戶人家共29人。每逢紅白喜事、有客來訪、子女放假回家的時候,姜家文總是滿臉愁云,不得不打地鋪過夜或打發客人到鄰居家居住。
像姜家文這樣住房的村民,鄧蒙村還有124戶。“怎樣解決住房,在哪里建房。”成了鄧蒙村民所面臨的共同難題。
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該鄉黨委書記吳濤多次帶隊深入該村調研,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將群眾反映的住房困難問題納入全鄉2014年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并結合全鄉村莊規劃、傳統村落保護、各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提出了“向山要地打造苗侗新村寨”的思路。
思路有了,可向哪座山要地,如何解決削山填谷所需要的資金問題呢。該鄉經反復走訪調查,本著對少數民族傳統村落的保護原則,通過爭取上級各部門援建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修建相結合的形式,在大山上開挖了新的宅基地。
目前,該村已按家族自籌資金的形式開挖地基1500平方米,預計解決30戶群眾建房用地需求,現已有6戶在此建房,3戶已入住。(徐業正 石文淵)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